第二百七十七章 临战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939 字 9个月前

对他来说,此时的纠结真是有些可笑:千万大奖还没中,就想着买豪宅、豪车?

一点点事情就胡思乱想,看来自己还是有些沉不住气嘛!

十年时间,他一个脚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羽翼渐丰,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实力还会猛增,所以急个什么劲?

宇文温已经命行军总管韩擒虎取青州,如今势如破竹,而亳州各地的秩序正在恢复,到了来年春天就能开展春耕,他正在按自己的节奏行事,若局势有变,那就到时再说。

无论邺城之战结果如何,都无所谓!

想着想着,宇文温脑海忽然冒出一个中二度爆表的台词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

。。。。。。

夜幕下,相州南境,绵延十余里的大营灯火通明,由武德北上的朝廷大军在此宿营,距离邺城没有多远,因为天寒地冻,所以营中允许士兵生火取暖,但要提防走火。

帐内,元帅宇文明正在看舆图,今日军议,他已经和众将议定军略,但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索性琢磨舆图,看看自己的布置还有何欠考虑之处。

邺城近在咫尺,大战在即,临战前的宇文明哪里淡定得了,因为这是决定性的战斗,己方一旦取胜,那就意味着尉迟氏彻底完蛋了。

收复邺城,铲除窃国逆贼,这是最耀眼的军功,眼下几乎唾手可得,宇文明却知道如今还不是笑的时候,因为一旦己方此战失利,尉迟氏就有了死灰复燃的可能。

对方自许昌之败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即便对于邺城东南百里外的黎阳津,也没有组织大军疯狂反扑。

这不代表对方已经放弃了抵抗,相反,综合各处传来的军情,宇文明知道尉迟氏如今拼凑了大量军队聚集邺城,要来个困兽斗。

当一条丧家之犬被逼到绝境时,很可能会拼命扑上来反咬一口,宇文明知道自己若轻敌大意,很可能就为敌人所趁,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被对方翻盘。

一旦尉迟氏赢了邺城之战,那么河北各地豪强极有可能放弃观望,加入尉迟氏一方阵营,届时尉迟氏缓过来不说,甚至还有可能反扑,再度挥师南下。

届时河南局势再度恶化,陈国也可能蠢蠢欲动,己方未必有足够的兵力来应对。

想到这里,宇文明又看向舆图,他在思考,思考若自己是尉迟佑耆,会想什么办法反败为胜。

尉迟佑耆,会怎么做呢?

如潮的官军,号称六十万之众,已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持续数月的围攻,让邺城城墙摇摇欲坠,就在这时,敌军援兵自北南下,来势势汹汹。

那是天下闻名的范阳兵,胡汉混杂,骁勇善战,虽然兵力不及官军,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只要歼灭了这支敌军,邺城再无援兵,旦夕可下,于是双方在邺城以北展开大战。

是役,伪称燕王的敌帅史思明率五万范阳兵出击,己方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镇节度使领兵迎战,双方打得昏天黑地。

战局胶着之际,节度使鲁炅中箭落马,部众崩溃,位于后阵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领朔方军投入作战,就在这时,狂风大作,吹沙拔木,天地晦暝,跬步不辨物色。

朔方军大败,连带着唐军大阵崩溃,史思明趁势掩杀,杀得唐军尸横遍野,本来就要结束的安史之乱,再度死灰复燃,藩镇割据的形势再不可

宇文温猛地睁开眼,擦了擦嘴角口水,茫然看着四周,发现自己竟趴在书案上睡着了,随即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怎么梦到这个邺城之战了?

搓了搓脸,看着窗外的夜色,看看案上摆着的公文,宇文温好一会才回过神,今日下午他收到公文,得知官军主力已从武德北上,不日即将抵达邺城。

许昌大捷之后,河南局势明朗,待得官军主力北上时,荥阳守将献城投降,主帅宇文明随后作出决定,分兵留守荥阳,盯住西面的洛阳,然后主力直接渡河。

宇文明不打算给尉迟氏以喘息的机会,命宇文温让麾下行军总管史万岁钉在黎阳津,自己则率军收复黄河北岸要地武德,随即旌旗直指邺城。

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官军只要拿下邺城,尉迟氏就完蛋了,所以宇文温不由得激动万分。

虽然此时身处河南之地,和即将开始的邺城之战没关系,但宇文温依旧很关注官军的动向,时常假设自己若是主帅,该如何进军邺城,如何在最后的决战中获胜。

正因为日有所思,故而夜有所梦,宇文温关心邺城之战,却梦见了“历史上”唐朝的邺城之战,而按着那场大战的结果来说,这个梦可不吉利。

不,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吉利。

如今的朝廷大军,主帅是杞王世子宇文明,宇文温的堂兄(兄长),如果,宇文明在攻打邺城时惨遭败绩,输得一塌涂地,那么接下来,攻打邺城的重任必然落到宇文温肩上。

或者说,宇文明没于乱军之中,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对于宇文温是最好的结果。

届时,杞王世孙宇文理扛不起重任,于是杞王出继的次子、西阳王宇文温,就勉为其难接过重任。

收复邺城,平定天下,世人皆知宇文二郎的赫赫威名,然后天子因为泛舟太液池时“不慎落水”染上痨病去世,而皇太子年幼

正所谓主少国疑,至此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杞王临危受命,来了个弟终兄及。

杞王顺理成章登基称帝,立宇文温为皇太子,当然,这是立也得立,不立也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