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应对(续)

逆水行周 米糕羊 1216 字 9个月前

增援光城的敌军,观其打出的旗号,应该是西阳王宇文温的虎林军,这是宇文温的私军,看样子是以增援光城为第一步,为解悬瓠之围做准备。

虎林军的底细,尉迟惇大概知道,这支军队以步兵为主,作战也是以步战为主,靠着长度惊人的长枪来结阵,在战场上和对手耗,耗得对方筋疲力尽再出击。

这种战法,明显是因为宇文温缺马才弄出来的,在山南汉沔一带地区,靠着水网纵横的地势倒是颇有用处,欺负欺负战斗力不强、骑兵也不充足的陈军倒还行。

而来到平原,面对骑兵占优的对手,以步战为主的军队,打了胜仗追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收拢溃兵从容而退;若打了败仗,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到最后一个都跑不掉。

所以这支军队跑到光城,打的什么主意?

守城,是浪费,因为普通的青壮和羸兵也能守城,尉迟惇和将领们商议的结果,就是认为虎林军的出现,是山南军队主力出击的前兆。

经过数月休整的山南军队,借着潼关一战获胜的有利时机,要主动出击河南,给悬瓠解围。

按照斥候所报,以步阵为主的虎林军,兵力应该有三四千,再加上其他协从军队,合计兵马约五六千,他们可能要以光城为据点向外出击,作为诱饵吸引官军骑兵来战,为山南军队主力出击而创造条件。

虎林军的作战特点,大概比较适合在平原结阵对抗骑兵,其自身携带的干粮,能支撑上十天半月左右,当围攻悬瓠的朝廷大军派出骑兵赶赴东南方向攻打这支军队时,山南军队的主力,正好北出桐柏山,进入申州州治平阳。

平阳和光城,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尉迟惇判断,这是宇文氏声东击西的战术,用虎林军“声东”来配合主力“击西”。

申州平阳在宇文氏控制之下,但若其主力从安州翻越桐柏山进入平阳,需要走狭窄的山路,一旦被官军发现有这样的苗头、派出骑兵兵临平阳城外,那么翻山而来的主力很有可能被堵在山里,无法进入平地摆开阵势。

所以敌军的战术,就是用虎林军吸引官军骑兵的注意力,为其主力顺利进入申州平阳争取时间,尉迟惇觉得换成他是宇文明,也会这么布置。

安陆到平阳,隔着桐柏山脉,虽然山路狭窄弯曲不太好走,但仅从距离上来看,是山南军队前往悬瓠最近的道路,宇文明想要短期内解悬瓠之围救宇文温,从平阳出击是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