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竹制品

逆水行周 米糕羊 1188 字 9个月前

速食米饭由他亲自负责推广,而竹筒饭则由留守黄州的杨济负责“试用”,速食米饭的推广效果不怎么好,但竹筒饭广受将士欢迎。

竹筒饭的出现时间不可考,是南方少数民族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发明出来的,可作为下地耕作、上山砍柴打猎或者赶集之类携带的便饭。

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炊具,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以此为思路,似乎能改善军队的后勤,于是宇文温率先在捕奴队...义兵这边推广。

反响很好,因为做竹筒饭不需要炊具,在山地里作战的‘义兵’最喜欢这样解决吃饭问题,竹子在山中到处都是,只要带着米,找到山泉水或者溪水,点燃一堆火就能搞定。

现砍的竹筒,两头是竹节,中间用刀挖开一个口,将米到进去约三分之二,再放入适量山泉水,将口子盖好,让米泡上一炷香时间左右。

然后把竹筒放在火上烤,边烤边转动筒身,待得筒身呈焦黄色即可。

在山里和各处寨主捉迷藏的义兵,只需带着米袋还有些许盐,是不是猎杀野物作为肉食,靠着竹筒饭就能在山中待上月余。

而杨济在蕲口守备之际,也让士兵们做竹筒饭,好处自然是不需要炊具,吃起来也不需要碗碟,不足之处就是太浪费薪柴。

几十人或几百人倒无所谓,若是以千人为单位,例如兵力规模五千人的军营里,大家分散在营区各处生火烤竹筒的场景太美,让人不敢想象。

按照杨济的总结,烤是不行的,后来改进的办法就是蒸,可是这样就得带上炊具,违背了改善便携性的初衷,更别说若是要大规模推广,大军出征时每日消耗的竹筒就很可观。

若是提前准备,运送、存储这么多竹筒会加重后勤负担,如果是在宿营地附近现砍,万一野生的竹子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竹子该怎么办?

所以继速食米饭之后,宇文温改良后勤的计划再次失败。

此是其二,接下来还有第三项,那就是水壶。

宇文温一边吃竹筒饭,一边看着手里拿着的竹水壶,这竹筒做的水壶是杨济交给他的,为西阳城工坊里的试作品,小范围发给士兵试用,然后收集各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