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墨道:“杨御史人品极好,是一位慈祥长者。”
这是对杨敞极高的评价,可见两人政见并无不同。杨昌一颗心放回肚子里,长揖道:“老朽代家兄谢丞相厚爱。”
程墨年轻,却居高位,杨敞现在只是御史大夫,官职跟程墨相比,还差一大截,程墨若是恼了,要找杨敞的麻烦,不过一句话的事儿。
杨昌没有等到杨敞的回信便赶来求见,很唐突,也担着极大的风险。他听杜绍说程墨只是路经此地,若等杨敞回信,只怕会错过求见程墨的机会,这才匆匆赶来。
京官多如牛毛,以杨敞的官职,到程墨府上求见,程墨见不见他还两说呢。现在程墨路过弘农,杨昌以士绅的身份求见,程墨不好不见,这么一来,于杨敞的仕途多有助益。
有同吃早餐的交情,待程墨回京,杨敞就可以反过来,以胞弟杨昌曾蒙程墨接见的缘由,和程墨攀交情了。不得不说,杨昌是人精,精着呢。
程墨如何不明白他的心思?他肯见杨昌,更多的是想求证此杨可是彼杨,杨昌这一支,可是日后和袁氏并列为两大世家的弘农杨氏?
说起来,杨敞为弘农杨氏一世祖,在现代名声不显,反而杨美人出身弘农杨氏,与唐明皇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要不然程墨也不会对杨敞的出身毫不知情了。
程墨点了点头,对杜绍道:“你若有治世之才,或是道德文章无与伦比,我倒是可以举推荐你。”
杜绍为驿丞,算是进入公务员队伍,再也不能参加科举了,程墨这么说,已是看在杨昌的面子上,为他谋一个出身之阶。
刘询废举察制,行科举制,程墨身为特权人物,要举荐个把人还是办得到的。
今年秋天院试刚刚举行,明年二月将举行乡试,明年秋天将在京城举行会试、殿试。第一届科举时间周期为一年,是考虑到交通条件,从居住地到省城、京城,路程很长,骑马坐车,都要走很多天。
杜绍听程墨亲口说不会为他写字,很是失望,沮丧得不行,可接着程墨又说可以举荐他,这对很多世家子弟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有程墨一封举荐信,什么官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