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的文治武功,让盛世大唐的繁荣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百姓富足,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达到了极致。
“大唐同样是从废墟上建立的王朝,隋末的时候,天下大乱,人口和社会财富因为战乱而呈断崖似的下降。李渊在长安称帝的时候,大唐非常羸弱,全国人口数才千万左右。武德九年,李世民继位为帝才不久,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率几十万大军打到了渭河岸,长安危在旦夕。李世民不得不献出大量财物,换取突厥人的退兵,这是这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奇耻大辱。”
在参观唐朝历史展的时候,曹越为四个女人讲了他所知道的唐朝历史。
“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屈服的帝国和帝王,李世民和他的大臣遭此大辱后,发奋图强,图谋复仇。三年后的贞观三年冬,李世民遣大唐最著名的战将李靖,率一堆同样名声彪炳史册的将领:李世勣、柴绍、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张公瑾、李道宗等,挥师北伐,准备复仇。”
“战争开始的时候,是农历十一月,北方地区最不适合作战的季节。名将用兵,自有其精明之处,李靖等将知道突厥人不会料到大唐军队会在冬天北伐,就选在这个时候出兵。结果颉利可汗没有任何防备,接连遭受惨败。六十岁的李靖,亲自率万余人马,踏着冰雪追击颉利的十万大军。”
这时候,对历史了解不多的聂青插了一句:“颉利的十万大军,竟然打不过一万多大唐骑兵?”
“是啊!”曹越呵呵笑着道:“突厥人狼狈而逃,但却逃不出大唐军队的天罗地网。最后颉利可汗身边只剩下万余人马,李靖继续率军追击。你们可以想想,六十余岁的老将,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冒死追击对严寒气候已经很习惯的突厥人,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和气魄。”
“最后一击的时候,李靖遣自己麾下的先锋将军苏定方,也就是名将苏烈,定方是他的字,率两百骑突袭颉利的牙帐。什么是牙帐?”聂青问的这个问题,曹越愣了一下,也马上解释:“就是突厥可汗居住的大帐,可以说是他们的移动首都。当时颉利手下还有一万余精兵,呵呵,那时候的将领真都不怕死,苏定方率两百余骑人马,竟然也敢偷袭万余精兵把守的突厥牙帐。”
“那结果怎么样?”聂青原本对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这是大多女人的共性。只不过,今天曹越所讲,完全勾起了她的兴致,她非常希望曹越能讲更多与唐朝历史有关的故事,并且表现的像个好奇宝宝,时不时插嘴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