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凑巧

整个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二百七十座,有一百五十九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它是福市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则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众人走在青石板路上,穿梭在纵横的坊巷之中。

顾依依看着面前的白墙黛瓦、曲线型的马鞍墙、门窗上精致的雕饰,仿佛时光倒流,一下子回到了明清时期。

这里有九处可以做为“三坊七巷”代表建筑的名人故居,其内布局严谨、匠艺奇巧,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可谓气派!

顾依依刚刚从其中的一座宅子里出来,就见巷尾闪过一个人影。

她皱了下眉,即刻探出精神力,那人已经进了旁边巷子的一座宅子里。

这里有一半以上的宅子都是住着人的,有的是祖宅、有的是大运动时没收的宅子分配给人民群众住的。

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早已四散分开来,虽然都在这个区域游览,但是顾依依的身边只剩下庄墨象。

就连一直跟在她身侧的火承启和顾子安、顾佑西也被诸葛明昊、舒堡磊给拉走了。

顾依依握住庄墨象的手,踮起脚凑到他的耳边轻声说道:“在我们北侧的巷子里那户黑色大门的人家……你看那个人是不是曾经逃跑的阿宇?”

庄墨象探查的速度比顾依依快得多,他立刻给所有的队员发送了一条命令。

顾依依却说道:“我们离得最近,而且他们都没见过这个人,还是我们去先把他抓住再说……”

话音未落,却见阿宇背起一个背包,再次出了门。

庄墨象和顾依依见状,立刻快速往巷口奔去,力争尽快截住他!

谁料正说说笑笑的顾子安、顾佑西、蒋新勇和白峰四人就那么凑巧地走到了那个巷口……

在火承启的讲述中,菜肴陆续摆上了饭桌:

佛跳墙、三鲜焖海参、鸡汤氽海蚌、茸汤广肚、班指干贝、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排骨、醉糟鸡、鸡茸金丝笋、白炒鲜竹蛏、煎糟鳗鱼、花芋烧猪蹄、沙茶鸡丁、豆腐蛎、肉燕、太极芋泥、鱼丸汤十八道福市特色菜肴一一亮相。

包房内的每一个人都把心思放在佛跳墙这道菜上了。

佛跳墙最初的名称叫“坛烧八宝”,后来为了图吉利,改名为“福寿全”。

而佛跳墙则是后来的文人雅士一时兴起而起的雅号,没想到它反而被一直沿用至今。

佛跳墙一贯以原料众多且名贵,制作工艺十分繁复而著称于世!

它的传统做法需要主料十八种、辅料十二种,要是再算上调味料,所有的原料可不就达到了几十种嘛。

说它工艺繁复是因为:为了充分体现每一种食材的口味和特点,需要先将各种食材分别独立制作成一道菜。

再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绍兴酒,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这时的味道才能达到真正的醇厚!

每人面前摆着一盅佛跳墙,说是盅实际上量挺大的,要按顾依依比较后世的标准都相当于罐了。

除了这一盅货真价实的佛跳墙外,还搭配了蓑衣萝卜一碟、油芥辣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这些都是火承启额外点的。

另外还加上了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

众人几乎同时打开盖,顿时酒香扑鼻、直入心脾!

顾佑西赞道:“怪不得古人赞它‘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只这一句话的工夫,已经香飘四座,香气遍布了整个包房。

顾依依用羹匙舀了些汤,喝了下去,褐色的浓汤厚而不腻,酒香以及众多食材叠加在一起的香气混合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其味无穷!

里面的食材不多不少,一种食材正好一块,想多吃都没有,顾依依一样一样吃着,待到把这一盅里干的、稀的全吃光了,仍旧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饭桌上的男孩子吃得都比她快了一点点。

他们已经在抱怨量太少,不够吃,火承启则指着一大桌子的菜:“这些菜虽然比不上佛跳墙名贵,但也都挺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