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吴永麟下了马,将缰绳交给卫士,喜悦地在道旁守候……一路来绝少人烟,难得遇见这个道人,自然有“空谷足音”之喜。他准备向道人打听打听这座山的情形。
等道人走近,他唱个喏:“道长请了!”
“不敢当。”那道人站住了脚,“客官到那里去?”
见那道人慈眉善目,决非恶类。吴永麟觉得不必隐藏身分,便既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大卫军官,奉命来剿灭大顺王,请问道长,这座山叫甚麽名字?”
“原来是一位军官,失敬了。”道人答道:“提起这座山,着实有段感人的故事。”
原来这座山,就是当年公孙杵臼和程婴定计,一个舍命、一个舍子救了赵氏孤儿,隐藏之处。
“所以,”道人又说,“这座山就叫藏山。忻州的程侯山,定襄的武峪山,相传亦都是藏匿赵氏孤儿的所在;到底真相如何,自然难见分晓了。其实亦不必深究,忠义千古,四海流芳,原是华夏之光,一定要指实某地某处反倒见得小了。”
听他这番议论,就知也是个重忠义、讲孝友、可以寄托腹心的人,吴永麟心中的戒备越发放宽了,“道长的高见,实在佩服。幸会之至。来,来!”他拉着他的衣袖,“容我细细请教。”
两人并坐在松树下的一块大青石上,彼此询问姓氏,吴永麟据实而告;道人自称叫卓非凡,远自峨眉山来此采药。
“平生好游名山大川,这藏山已是三度相访。”卓非凡问道:“大人何事见教?但有所知,言无不尽。”
“感谢之至。”吴永麟问道:“这里附近可有村落?”
“须二十里以外方有。是个荒僻山村。”
“我是说临水之处。”吴永麟遥遥指着那条玉带一般平摊与两山之间的大河,“那道河,上游的水势如何,可通舟楫?”
“不通舟楫。不过初夏水势大涨,山中砍伐的木植,顺流而下,倒是有的。”卓非凡问道:“大人想是来踏勘地形,打算移兵戍守?果能如此,下山往西,沿河上行六七里,有一块平阳之地,群山环抱,风水极佳,於今是采木商人聚集之地,不妨驻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