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十六)

极品吴掌柜 陶人张 4326 字 9个月前

这时候,已经是隆冬时节,刺骨的寒风和浓重的沙尘扑面而来,越往西走,前进越艰难。但阿保机心意已决,所以毫不犹豫地带着契丹大军拔营而起,浩浩汤汤地向西而去。

很快,契丹大军就到达了金山(也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脚下。这里是突厥民族兴起的地方,如今居住着突厥、回纥、沙陀、吐谷浑、阻卜等部落。

在这众多部族之中,回纥是最难对付的。回纥汗国灭亡以后,大部分回纥人都向西搬到了河西走廊,定都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张掖),所以被称为甘州回纥;另一部分人则搬到了高昌(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市),被称为西州回纥。

西州回纥过惯了安稳日子,不喜欢打打杀杀,所以当雄才大略的草原新秀阿保机担任契丹可汗以后,嗅到了危机气息的西州回纥就马上派人来到契丹,表示愿意称臣纳贡,此后,一直很乖巧听话。

这次,听说阿保机亲自率领大军西征,他们一开始并不相信,直到契丹大军黑压压地从天边一直压到边境,这才如梦初醒,马上屁颠屁颠地主动派人跟阿保机联系,表达了对于契丹帝国的无限忠诚。对此,阿保机十分高兴。

但西州回纥的兄弟部族甘州回纥就没这么听话了,听说契丹大军压境,不但不跟阿保机联系,还迅速休整军队,准备随时作战,这让阿保机十分头疼。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阿保机决定采用“先兵后礼”的策略对付甘州回纥,先派出大军全面扑杀,然后再对其进行说降。面对浩浩汤汤的契丹大军,甘州回纥的军队简直不堪一击,被打得溃不成军,连都督必离遏都被契丹军俘获。

这下阿保机的心情阴转晴了,他亲自接见了必离遏,并费尽口舌地给他做思想工作,晓之以大义,动之以真情,最后终于成功说服了必离遏,让他回去动员甘州回纥的首领乌母主可汗快快投降。

必离遏本以为落在敌人手里,不被大卸八块,也肯定性命难保,没想到不但没有性命之忧,还被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一番,所以对契丹充满了好感。一回到甘州回纥,他就马上找到乌母主可汗,把阿保机交代的话,更加煽情地转述了一遍:“我知道你背井离乡很不容易,非常思念故国,只要你乖乖归顺,我马上帮你复国。但是,如果你坚决不肯回去,那我也实在没办法,只好代替你管理那块土地了。”

乌母主可汗很清楚阿保机是在威逼利诱,但是他既没有被恐吓住,也没有被眼前庞大的诱惑蒙蔽双眼。当然,他更知道就算他这时候归附了契丹,也难保从此安享太平。可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了,此时大军当前,他必须得做出一个选择。

一番思考以后,乌母主可汗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但他并没有接受阿保机的好意回到故地复国,而是表示大家都在甘州居住久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再长途跋涉,还是选择留在甘州。

对于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阿保机十分开心,龙颜大悦之下,顺手攻下了浮图城,攻掠了党项诸部,彻底拿下了整个西方边邑,这才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

从此以后,契丹帝国的疆域向西推进到了金山,北到色楞格河流域,南接长城一线。与此同时,也开通了一条草原“丝绸之路”,西域国家的商人们纷纷沿着阿保机开通的道路,来到契丹西楼皇都做生意,促进了契丹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契丹的国都是西楼,这里的“楼”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高楼大厦,而是一种对游牧政权首领驻牧地的泛称。在游牧民族,首领的驻牧地是整个汗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相对比较繁荣,建筑物也比较多,时常存在着一些两层以上的固定建筑物,所以这个地区就被称为“楼”。

耶律阿保机当上契丹可汗以后,不想继续在大贺氏、遥辇氏的驻牧地办公,所以把汗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往西搬迁到了耶律氏显贵的驻牧地。为了与原来的政治统治中心区别开来,就把原来的驻牧地叫作“东楼”,新的驻牧地叫作“西楼”。)

西征结束以后,耶律阿保机回到西楼皇都没几天,整个契丹正在为他的凯旋而欢庆,却没想到,好事成双,又一个好消息驾着彩云腾空而至。

与中原军队不同,契丹军队并没有什么后期保障队伍,也没有专门押送粮草的人马,所有的粮草都由将士自己准备。一般来说,每次出征,契丹将士都只允许携带很少的粮草,其他的都是走到哪里,在哪里就地解决,或抢掠,或放牧。

所以,恶劣天气的突然降临,一下子给契丹大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粮草无法相继。

更悲剧的是,正在带兵攻打镇州的李存勖听说契丹兵马南下攻打定州,也马上亲自带了五千兵马朝定州赶来。

阿保机不敢怠慢,马上分兵阻击,结果还是被李存勖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阿保机再次落败,惊慌失措,连忙下令撤往望都。由于撤退过于慌乱,他随军来到定州的小儿子耶律牙里被晋军俘虏。

李存勖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带兵一路追到望都。这时候,阿保机也刚刚到达望都,还没安顿好,就看到李存勖带兵气势磅礴地杀来,他恼羞成怒,带兵出城迎战。

这一战,李存勖所领不过五千人,而阿保机却有十万之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李存勖。所以,阿保机分析利弊以后,马上调整阵型,将李存勖的兵马团团围住,准备来个瓮中捉鳖。

李存勖坐在高头大马上,睨着黑压压的契丹大军,脸上毫无惧色,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拼死硬打,毫不输于契丹军。一时间,双方陷入了昏天暗地的混战之中。

然而,双方兵力太过悬殊,阿保机使用人海战术,一个倒下了,后面的接着顶上,将士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很快,李存勖就支撑不住,渐渐处于下风了。

李存勖很清楚现在的状况,知道再战下去,已经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了,自己必然全军覆没。于是,他马上下令,让将士伺机突围。但是,十万契丹大军组成的包围圈实在太过庞大了,尝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找不到突围而出的机会。

李存勖渐渐有些绝望了,难道真是天要亡我?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喊声,李存勖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部下李嗣昭带着援军赶到了,不禁大喜,再次振奋精神。

援军的赶到,让晋军士气大振,而契丹人马却一下子乱了阵脚,纷纷溃败下去。李存勖见状,马上挥军而上,打了契丹军一个落花流水。

阿保机见大势已去,慌忙下令迅速北撤。

卢文进还想劝说阿保机继续战斗,但阿保机抬头看着漫天飞雪的苍茫天空,说:“是老天不让我到这里来。”说着,就命人把王郁绑了起来,率领大军向北撤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契丹军一路往北撤退,但越往北走,雪却下得越来越大,平地上积雪都达到了数尺深。

积雪过厚,天寒地冻,粮草难济,这给契丹兵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断有人马因饥寒交迫而倒下,一望无际的雪地上留下无数兵马的尸体,惨不忍睹。等到撤退到古北口时,十万大军只剩下不足两万了。

这是耶律阿保机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输得如此惨烈的战役,被称为“望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