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大蜀王又来了(二十九)

极品吴掌柜 陶人张 4652 字 9个月前

与此同时,一位久居仙宫的天女,也被人间的美景所吸引,降临到人间。她坐着青牛马车,从“平地松林”沿着潢河顺流而下。

神人与天女都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之中,不知不觉,竟然同时来到了两河交汇的木叶山下。顿时,他们都愣住了,望着出现在自己视线里的人,怔怔出神。

清风拂过,草原上掀起如同海浪般的潮涌,蓝天、白云、碧水、佳人,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让两个人忍不住心潮澎湃——他们一见钟情了。

于是,神人与天女结为了夫妻,放开马缰,卸下牛车,在这片美丽的山前草原上定居下来。

神人和天女共生育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孩子长大后,各自成家立业,繁衍生息,最终壮大成了契丹的八个部落。

神人与天女的相遇,青牛与白马的传奇,可能仅仅只是一个传说。然而,契丹人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每当有军事活动或者遇到春秋祭祀,他们必然用青牛白马作祭品,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又在木叶山上修建了始祖庙,神人在南庙,天女在北庙,并塑造了两人以及他们八个孩子的神像,每年按时供奉。每当战争爆发之前,都会来这里祭告祖先,祈求保佑。

多年以来,契丹族都在辽河流域过着悠闲的游猎生活。他们自给自足,饿了有牛、羊、马肉做食物,渴了有山泉、辽河水以及马奶、羊奶做饮品,穿的是动物兽皮和自己制作的粗布衣服,少与外界相通,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却也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中原的农耕部落。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契丹人纠结了,他们一方面想要拥有世外桃源一般的部族生活,另一方面又渴望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自古好事难两全,怎么办呢?在激烈的争论之后,最终,少数服从多数,契丹族人决定与中原进行试探性的接触。

这时的中原,在经历了五胡十六国乱华以后,北魏迅速崛起,统一了华北,成为雄踞北方的一头雄狮。

周围的民族和部落眼看着北魏败胡夏、破柔然、克北燕、服北凉,与南朝隐隐形成对峙之势,马上意识到凭借自己这些武器不够精良、气势不够雄伟、人口不够众多的“小喽啰”,根本没法跟北魏叫板儿,于是纷纷派遣使者,牵着骏马、赶着牛羊、捧着珠宝、抱着珍禽异兽,来到北魏朝贡,以表自己的忠心和对北魏的服膺。

正准备与外界互通有无的契丹族一看机会来了,也马上派遣使者来到北魏请求朝献。北魏皇帝看着众多朝贺部族以及堆成山的贡品,心里一高兴,就准了全部的朝献请求,契丹族自然也被列入其中。于是,再往后的十余年里,契丹族每年都按时派遣使者向北魏贡献名马。

这一年,契丹族同往年一样,派出使者带着礼物浩浩汤汤地前往北魏朝献。却没想到,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朝贺,却为契丹日后几十年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朝献的使者头头叫做何辰,他带着礼物来到北魏后,北魏皇帝,也就是显祖文帝拓跋弘正值龙颜大悦之际,竟意外地像接待其他民族的使者一样接待了何辰。这让何辰受宠若惊,他强自保持镇静,但内心仍然波涛汹涌,兴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等到赐宴之时,更见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拓跋弘竟然让何辰坐在了最末等的位置。何辰激动得差点晕过去,这可是契丹族从未受到过的礼遇!生平第一次,契丹族终于与其他民族同席而坐、同等而居了!

何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朝献一结束,就快马加鞭带着随从们赶回契丹。一回到契丹,何辰就马上把这个天大的消息告诉首领,并绘声绘色地给族人讲述了这次入魏的所见所闻。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雪花覆盖了每一个屋顶,矮小的胡杨树在街上依次排开,树枝上也堆满了积雪。一夜之间,雪花塞满了所有的裂缝和水沟。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田长歌完全睁不开眼,冬日的第一场雪就这么悄然而至了,田长歌紧了紧略显单薄的皮袄,哈出一口雪沫白似的雾气,身子猛的打了一个机灵,室内温暖如春,和室外冰冻三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实在不愿意在这样的日子出门。

“我们得开始了。”英琼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眼前,今天的她打扮的格外出挑,一身蓬松细绒的灰鼠裘衣,脚上套着一双黑色的牛皮雪靴,如云的秀发藏在一顶大毡帽里。阳光照在她脸上,秀骨天成,风姿绰约,红扑扑的圆脸上更是平添了几分妩媚与秀色。

“我有点不想在今天放风筝了。”田长歌嗫嚅着说道,时不时用眼角的余光睨着今日特别与众不同的英琼。

“今天是个好日子。”英琼一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让人浮想联翩。

“也许我该回家了。”尽管美人在前,田长歌依然提不起兴趣,作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姿态。

“男子汉,大丈夫,原该闯荡江湖,不说做一番事业,就开一开眼界,也是好的。”英琼丝毫没有透露出一点挽留的语气,反而让田长歌不知‘计将安出’了。

“公主那边”

英琼这才从心慌意乱中回过神来,缓缓的说道:“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不过,你总得有个定见,我才好回去覆命。”

“要不我们今天自己做风筝?”

“真的?这可是你吃饭的本事,你不怕你以后在黑水城没饭吃?”

“无妨,等你学会做风筝了,说不定我再来这里的时候,能收到你从幽燕飘过来的‘信使’。”

英琼咬了咬银牙,此时的她脑海中臆想出一副千里风筝寄相思的美好画面,当她抬起那双妙目的时候,正好与田长歌投过来的一阵火热的目光相触,心弦猛然拨弄了一下,对方的眼中流露出无法形容的温柔,而且他的仪表不俗,性情真诚,言语谦和但并不木讷,她一下子心软了。

于是这一下午,田长歌便带着英琼到黑水城的市场去买竹子、鱼胶、线、纸。他们花了几个时辰,打造风筝的骨架,剪裁那些让风筝更加灵动的薄棉纸,田长歌甚至在风筝的翅膀上一左一右画了两个小人儿,左边锅底黑的是田长歌,右边梳着两个小辫子的是英琼,整个过程英琼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恙,田长歌乐在心头,卖力做风筝的劲头更足了。再接着,他们还得自己准备线。田长歌说等风筝做完后想给英琼和公主一个惊喜,英琼红着脸追问不迭,田长歌偏偏接下来只字未提,缄口不言,英琼便像个啭鸣的小鸟围着田长歌转个不停,田长歌生怕最后惹得她不高兴,不得不将惊喜说了出来---他希望英琼、公主或者更多的人能加入‘斗风筝’的大赛中。

原来田长歌的家乡在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时候,所有的少男少女都会加入到斗风筝的大赛中,听说好多少男少女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暗生情愫,情定三生的。不过用来牵引风筝的线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事先要将一梭子线放进一桶混有琉璃屑的鱼胶里面,接着把线挂在树上,让它风干。第二天,他们会把这为战斗准备的线缠绕在一个木轴上。等到雪花融化、春雨绵绵,参与斗风筝的少男少女的手指上,都会有一些横切的伤口,那是斗了一个冬天的风筝留下的证据。

田长歌虽然手把手,事无巨细的将风筝制作的过程全教给了英琼,只是她设计的风筝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逃悲惨的命运,后来田长歌不得不一股脑的代劳了,看着那些惟妙惟肖的‘大鱼’、‘苍鹰’、‘大雁’、‘大蜈蚣’将整个院子都快摆不下了,英琼像个小女孩一样东摸一下,西摸一下,爱不释手,只是让田长歌奇怪的是,幕后的主顾‘公主’却一直没露过面。

更让田长歌意想不到的是,在忙碌了数天后的一个清晨,当他睡足了觉推开门的时候,那些没经过他指点的‘大鱼’、‘苍鹰’、‘大雁’、‘大蜈蚣’等居然都跑到天上去了,密密匝匝观望的人们在人行道上,在屋顶上,为白皑皑雪地中男男女女的风筝斗士鼓劲、加油、喝彩。英琼,还有那个有个一面之缘的公主,她们也不知疲倦的加入了其中,只见她们手里的线时而猛拉、时而速放,目不转睛地仰望天空,力图占个好位置,以便割断敌手的风筝线。而风筝大赛的最大功臣田长歌,似乎悲剧的被排斥、被抛弃了,田长歌悲情的站在雪地中,欲哭无泪,呆若木鸡。

空气中传来一阵丝线被崩裂的轻微声,英琼手中那只带着某种特殊意义的鸳鸯风筝牵引的琉璃色亮线被对手割断了,此时的那只失去控制的风筝漫无目的的在天上飞,地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一群追逐随风飘扬的风筝的少男少女,‘公主’似乎特别善于斗风筝,来回牵扯之间,又有数只风筝罹难,直到它们盘旋着跌落在田里,或者掉进某家的院子里,或挂在树上,或停在屋顶上。

接着在临近街区奔走的人群越来越多,从这一刻起,似乎所有人都享受到了斗风筝的乐趣,这里面同样包括刚开始怅然若失的田长歌。整个追逐过程十分激烈:追风筝的人蜂拥着漫过大街小巷,相互推搡,某个小孩爬上挂满冰渣的胡杨树,去捡风筝,结果树枝不堪重负,他从几丈高的地方跌下来,摔得再也无法行走,但他跌下来时手里还抓着那只风筝,脸上没有丝毫的痛苦之色,甚至挂着一种胜利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