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大蜀王又来了(二十五)

极品吴掌柜 陶人张 4458 字 9个月前

此时,熙河大将姚雄所率七千精兵冲入敌阵,姚雄虽流矢中肩,却愈战愈勇,极大地鼓舞了卫军士气。西夷军渐渐不支,引兵而退。此役卫军斩首三千级,俘虏数万。经过这一战,卫军成功地修筑了平夏城、灵平寨。

平夏城修好后,卫朝又在沿边诸路陆续修筑了镇羌、安西城、通峡等数十处堡寨,逐步形成了对西夷步步进逼的态势。这些城堡的修筑,特别是平夏城的修筑,犹如一把插入西夷腹心之地的利剑,使得西夷不仅失去了好水川两岸大片膏腴之地,而且面临侵卫前沿阵地和补给基地为卫所困的窘境。

为了夺取卫朝修筑的堡垒,萧氏亲率四十万大军出没烟峡,迅速行军至平夏城,西夷营地东自葫芦河咸泊口,西至石门峡九羊寨,南到熙宁寨古豪门,绵延百余里,将平夏城包围。萧氏令大将阿埋负责攻城,妹勒负责阻击外援。

平夏被围后,章楶集结各路精兵前去救援。萧氏令西夷新建一种装有名为“对垒”攻城装备的战车攻城,高大的战车载着数百人,填壕沟而进,飞石激火,昼夜不息。守将郭成临危不乱,组织守城士兵打退了西夷军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并不时地在夜间派兵出城袭扰西夷军。平夏城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器,城下鲜血横流,尸积如山。

西夷军连续攻城十三天,死伤万余人,仍未破城。西夷军携带粮草渐尽,适逢一场西北大风,将“对垒”战车全部吹折,西夷军溃败,萧氏“惭哭嫠面而遁”。嫠面是党项羌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指的是用尖锐的东西划自己的脸,以至血流满面,来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悲痛或复仇决心。西夷军在围攻平夏之时,派驸马都尉萧强屯兵罗萨岭,以拦截熙河路援军;另派大首领嵬名济驻扎在折池,以防御秦凤、鄜延等路。西夷军攻城期间,熙河守将王愍率军攻入夏境,斩杀萧强,卫将刘安、张诚亦率军击败嵬名济等,这加速了夏军的溃败进程。

平夏城之败,虽然使得西夷损失惨重,但西夷并因此而没善罢甘休。阿埋为六路都统军,与监军妹勒在天都山附近指挥部秘密召开军事会议,暗中集结兵马于天都山,以畜牧为掩护,图谋发动一个春季攻势,以彻底摧毁平夏城。不料,他们指挥部的地点被卫军探知,章楶召集众将商议,决定采用奇袭的方式灭掉西夷的指挥部。泾原路曾四次对西夷境发动浅攻,三次进入西夷境均不超过百里,西夷人以为卫军胆怯不敢深入其境,认为卫军的骑兵部队的能力也仅至于此。

因此,章楶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密令折可适、郭成等六将率一万精锐骑兵,分六路潜兵夜进至天都山锡斡井,当长途奔袭的卫军突然出现在嵬名阿埋、妹勒面前时,他们难以置信,俯首就擒。天都山乃西夷战略要地,大批西夷援军很快赶到,把卫军团团围住。双方展开激战,折可适战马疲惫不能再战,郭成主动让马,并以家事相托,让折可适突围,自己断后。折可适坚拒不受,表示要和郭成并肩作战以死报国,卫军见主将如此英勇,士气大振,奇迹般地将西夷军击溃。另一路卫军在突袭仁多保忠部时,除仁多保忠单骑侥幸逃脱外,全军覆没。这场战役,除了俘获西夷两名统军大将外,还俘虏了三千余兵民,获牛羊不下十万。

西北的猎猎朔风像刀儿一样割着他那张毫无血色的苍白脸庞,他明明只有二十多岁,此刻他的心和他的面容早已苍老得似乎如一个两鬓风霜,垂垂老矣的迟暮老人,而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迎接一个----最为华丽的转身,要不然这些年来一直以另外一种身份和方式隐藏在“血夫”中又为哪般?

自从自己那个有血缘关系的叔父抛开一切亲自到卫朝迎亲之后,一切都变了天,或许爷爷在世的时候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他便悄悄为拓跋氏留了一条退路,而他却有着一个汉人的名字---李乾顺。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吐谷浑叛唐,唐朝派大将李靖前往讨伐,拓跋赤辞和吐谷浑王室有姻亲关系,派兵相助吐谷浑对抗唐军,拓跋赤辞带领所部屯兵狼道峡(又称狼道坡,今甘肃迭部县境),据险进行抵抗。唐廓州(今青海化隆县西)刺史久且洛生派人对他进行劝降。拓跋赤辞对使人说:“我受吐谷浑主亲戚之恩,腹心相寄,生死不二,不知其他。你速离去,免得玷污了我的刀!”表现出当时的立场。久且洛生听他这样说后十分生气,于是率精骑击破他的后方基地肃远山。但唐太宗并没下令乘胜前进,而是趁机令岷州(今甘肃岷县)都督李道彦对拓跋赤辞进行劝降。

赤辞的从子拓跋思头背着他答应归附,其部属拓跋细豆也率部归降。拓跋赤辞见众叛亲离,在唐的多次劝降之下,才与拓跋思头一起归附唐朝。后唐政府在其住地设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任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受松州都督府节制。

拓跋赤辞是第一个被大唐皇帝赐国姓的党项人。至此拓跋氏将这种无上的荣耀留给了他的后世子孙,他们至此之后也跟着姓李,尽管老祖宗没料到子孙们会被这个姓氏所累,其实只要想开了,无论姓拓跋还是李,只要他们的身体里留着老祖先的血液,改朝换代的时候一定会被抹杀掉,武则天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敢杀,作为与当今西夷萧氏有些格格不入的异性人,在如此风声鹤唳的关头,好像夹起尾巴做人都显得异常艰难了。事已至此,好像也只剩下一条路了---造反,何况这天下本来就姓李,只不过联合另外几个部落还是需要颇费一番周章,他们对他只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困难重重的提议,如果李乾顺能将起事的军费解决,那他们愿意陪着他干,愿意重新拥立李乾顺为王,党项人的承诺如磐石一样坚不可摧,是一诺千金的,是值得信任的,所以现在成与不成的先决条件,反而一股脑的放在了他的肩上,只要他能筹够起事前的那笔军资,这事至少成功了一半。尽管“血夫”的魔鬼训练以及让他这几年快速成长为了一名男子汉,只是快速成为一个未来执掌一切的领导人,他似乎还没准备好。

不过这并不会阻挡他成为真正的王者,任何成就霸王之业的皇者身边永远围绕着一群能力超卓的智者,身手不凡的武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李乾顺深以为然。

作为曾经最显赫一时,党项名门望族的野利家族,最辉煌的时候,野利家族的首领野利兄弟几乎掌管了西夷最精锐的两支军队,野利旺荣统率左厢军,号称“野利王”,野利遇乞统领右厢军,号称“天都王”。自从野利家族的两位首领中了种世衡的反间计,相继被枭首之后,野利家族的地位每况愈下。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年野利家族也出了几个人物,表面上看野利家族和李氏势同水火,其实这些年来野利家族与李氏一直私底下有来往。作为野利家族的新一代首领,野利长歌具有族内人不曾有过的长远眼光,他知道中途取而代之的萧氏绝对在皇位上坐不长久,更何况现在还是一个黄毛丫头萧芷君垂帘听政,这几乎惹恼了皇族嵬名阿吴和皇族仁多保忠这两大家族。

萧芷君数次战略上的失败,也更加加剧了原本岌岌可危的萧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