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也找过马修,但跟海伦-赫尔曼稍一接触就放弃了,因为马修这边要的代言费太高。
马修当然不会因为自己是苹果的小股东,就少要代言费,那不是傻吗?
至于太平洋对岸的奶制品品牌,别说是那边,全世界任何一个品牌的奶制品代言他都不会接,那都是坑啊。
被奶制品广告奶死的代言人还少啊?
像什么我不是天生强大之类的,太容易招黑了。
马修周中还抽时间去《美国狙击手》剧组看了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仍旧在忙碌影片的后期,目前已经开始第二次剪辑,不出意外的话,所有的后期制作在八月份之前就能够完成,赶得上九月份的上映日期。
这部影片的档期,在马修和华纳兄弟多次沟通之后,放在了今年九月份。
原本,华纳兄弟是想让这部影片一月份正式上映,在一月份之前,仅仅在纽约和洛杉矶等少数几个城市的影院中点映,以便获得奥斯卡的入场资格,然后再看口碑扩大上映,走典型的冲奥影片的路线。
究其原因,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学院内部是一位威望非常高、人缘非常好的导演,之前多次提名奥斯卡奖,2005年的《百万美元宝贝》更是在会员们支持下击败大热《飞行家》,获得奥斯卡。
之后也是佳作不断,在学院内部保持了很高的认可度。
《美国狙击手》这类型的片子,既有着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在反思美国对外政策、战争政策,贴近时代脉搏,相较历史题材,或者幻想题材,这种类型题材更符合学院评委胃口。
华纳兄弟想要让这片子去奥斯卡上试试。
但马修拒绝了这一初步计划,《美国狙击手》是不是符合奥斯卡的胃口,他没考虑过,也不在乎,对冲奥之类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不是他自信心爆棚,而是多方市场调查得来的实际数据,他的商业号召力比起奥斯卡强太多了。
况且,九月份有个极其重要的日子——9月11日。
这是每年全美从媒体到民众,对恐怖主义声讨最猛烈的时间段,对于《美国狙击手》这样一部片子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档期吗?
所以,《美国狙击手》会9月11日之后的一个周末上映。
这样一来,影片中克里斯-凯尔不断射杀“恐怖分子”,会得到舆论的全面支持。
过往有无数事例证明,一部电影的档期也是成败与否的重要条件,有些时候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电影质量。
好电影未必有高票房,烂电影票房也不一定差。
只要有点电影常识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
然后,周末到了,马修特意剪掉有些乱的头发,做了个干净利落的新造型,去参加泰勒-斯威夫特的派对。
在《黑暗骑士崛起》的宣传间隙,克里斯托弗-诺兰专门飞回洛杉矶,与马修见了一面,就《芙萝拉的信》这个项目,跟他做了更多的交流,按照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计划,等到《黑暗骑士崛起》上映之后,《芙萝拉的信》就将开始筹备,然后争取明年上半年能开机拍摄。
他非常希望马修加入到这个项目中。
马修也不矫情,直接表示非常期待再次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合作。
两人聊了足足三个小时,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克里斯托弗-诺兰说了很多关于这部作品的想法,他与乔纳森的一位叔叔是工程师,参与制造过用在阿波罗计划飞船上的零件,正是这位叔叔让他们兄弟的目光从地球上升到了太空。
诺兰也对马修解释了创作初衷:“小时候,成为一名宇航员是最崇高的梦想和最终极的野心。我怀念对不断探索和向着银河最深处前进的坚持,希望我们这次能够开启‘向外延伸’的新时代。”
至于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好莱坞早就应用他的理念拍摄过电影,他的理论影响了1997年推出的科幻影片《超时空接触》。
马修也向克里斯托弗-诺兰建议,将墨菲那个角色由男孩改为女孩,最终拯救人类的是一位女性,更加符合目前的社会形势。
克里斯托弗-诺兰从《蝙蝠侠:开战时刻》开始,就蜕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商业导演,不难想明白马修的话,当即表示了感谢。
在双方亲切友好的一番会谈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离开了。
要等到《黑暗骑士崛起》上映之后,他才能建立起剧组,然后华纳兄弟方面与马修进行一系列的谈判。
除了更改墨菲那个角色的性别,剧本基本不会再有大的变动,马修也找来基普-索恩的学术著作,认真看了看,毕竟这是剧本的理论基础。
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话来说,在人类现有的认知当中,宇宙是具有无限广度的,而人类的心灵也是具有无限深度的,我们探索不到宇宙的边界,也体会不尽心灵的深邃,这是人类探究客观世界和主观自我的永恒课题。
在剧本中,相对论、时间旅行、虫洞、五维时空等抽象的物理学概念,都有比较形象的表现。
当然,以马修的文化素养,这些太过高深的科学,他也就只能看懂皮毛。
好在他也没想过去精通如此高深的理论科学。
遥想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他曾经也是仰望星空的科学少年,最后却成了一个只想低头看硬盘里几百个g资源的男女关系专家。
再想想现在,更是男女关系方面专家中的专家,泡过的知名女性数不胜数,用科学著作来解释的话,或许在高维空间里,时间是一条线,可以看到,但是不能改变。
所以,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他又一次变成男女关系专家,与曾经不同的是,曾经是个旁观专家,现在则是实践专家!
套用一句高大上的话,这就是宇宙的宿命啊。
所以,哪怕始终无法得手的盖尔-加朵和玛格特-罗比对他吸引力非常大,他仍然没有改变初心的想法。
马修做过自我分析,或许遇到曾经锤头砸脸导致彻底扑街一类的大事件,他才有改变的可能。
好吧,这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很多人的经历告诉他的,生死抉择之间,人往往会产生改变。
比如克里斯-凯尔,他就说过,几次险死还生的经历,也让他从一个狂热的爱国者,变成决定退役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