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耿帅,杜晓帆却是有些犹豫了,该不该说,进门之前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此时却成了一个问题。
从得知自己的七班居然没有留下一个老兵,杜晓帆就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试点这波浪潮到来之后成为优秀的班长,从而提干,踏上职业军官这条路。
他的家庭情况与赵一云的相似,不同的是他有自己鲜明的理想目标。他既不愿意继承家业,也不愿意从商,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军官是他的目标,并且他选择的是最难走也是最见功底的路——提干。
和李牧的被动性相比,杜晓帆是完全主动的,入伍的那天起,他就一丝不苟地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努力训练,成为代理班长,留转士官,做出色立功劳,提干。
基本上每一步都在他的预测之内。
意料之外的是,李牧留下来了——他了解李牧也许恐怕比李牧本人更了解,他知道李牧不会留下来。然而退伍之前的两个月接连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整个局面,李牧留了下来。
人尽皆知,当余安邦的地位变得超然之后,五连之中,唯一能够对杜晓帆形成威胁的,唯有李牧。
没人知道李牧从机关调回连队的那天晚上,杜晓帆失眠。
局面是无法改变了,他杜晓帆也没有能力说服班里的优秀老兵留下。这一点他是有自知之明的——跟李牧没法比,要知道,五班里至少有两名老兵是跟着李牧走的,而且还是相当出色的老兵。
在五班全员留转这个事实形成之后,杜晓帆几乎是看不到自己的七班有出头的希望。因为这个既定事实就算是连长,恐怕也很难改变,毕竟五班是被军长点过名字的集体。
连队也许会同意从五班中调出一到两名士官充实到其他班,但绝对是会保留五班士官的大比例。这一点,杜晓帆是从指导员嘴里得到了确切消息的。
苦思冥想之后,杜晓帆找到了也许是目前最两全其美的办法——从五班里挖人。
那么,经过筛选之后,耿帅就进入了他的备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