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 计划(第三更)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184 字 9个月前

崇祯皇帝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对于这点,他自然是有过考虑的,立刻便说道:“朕打算接下来一些年,将大搞基建,就是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修路架桥,兴修水利等等。淘汰下来的兵卒按身体情况进行分类,或者转为专门从事基建的军队,或者……”

听他说到这个,温体仁脑中立刻有了对应的一个名词,不由得脱口而出道:“宋之厢军?”

宋朝时候的厢军,其实就是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包括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等等,待遇比禁军要低不少。因此,温体仁听了崇祯皇帝的描述,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个。

崇祯皇帝事先自然了解过,因此明白温体仁所指,便点点头道:“差不多,大明卫所军制,朕觉得已不适用。因此打算把全国军队按目的进行重新划分,即类似宋之禁军、厢军分类。”

这有前例可循,温体仁等人倒也能明白。其实,就大明来说,也有按用途进行划分的军队,就是运河两岸分布的漕军,专门从事漕运。

温体仁想了想回答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乃大事,还需细细研究才好!”

不反对就可以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点头应道:“卿等乃朕最为信任之股肱之臣,因此朕这个想法,只是先向卿等提上一提。这几个事情中,有什么困难,都先去想想,等年后上奏章给朕,朕会慎重考虑之!”

其实,他心中已有腹稿,不过并没有说出来,准备看看再说。按他的意思,他还想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把收税这个权力从地方政府中划出来,让地方官员专职治理地方。

毕竟大明之所以灭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税收不上来。专门成立的税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大明国情的税赋,并负责收取,应该能改善这个情况。人手方面,低级跑腿的人,就可以从淘汰下来的军卒调拨过去。

不过这个事情关系太过重大,因此,崇祯皇帝并没有透露一丝消息。

“第二,朕要卿等现在就开始注意,各地能干实事的地方官,等到以后大军平辽,这些官员能第一时间调拨过去进行战后重建。辽东那边,朕不打算再单独设置都司,将设置省府县的机构。”

大明的行政制度,一般在汉人居住的地方实行省府州县或者省州之类的地方机构,而在边界地区或者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则设置了军政合一的边疆管理机构以及土司制、都司制等不同形式的机构。

比如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所辖地域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不过当地的统治,其实还是少数民族自治为主,需要定时朝贡,类似赋税性质。

听到崇祯皇帝的第二点要求,温体仁不由得眉头微微皱了下,而后开口奏道:“陛下,建虏肆虐辽东,各族深受其害,确实已经不复以前,等我朝廷大军光复辽东,不再按以前单独所设都司,似乎也是容易。”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问出他的疑惑道:“但辽东那乃是酷寒之地,又何须如此劳师动众?”

言外之意,不外乎东北那疙瘩太穷,不值得朝廷花大力气!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摇摇头。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有着他们的局限性,看不到东北的好处,便耐心地对温体仁说道:“温卿此言缪也!不要看那地方现在是个酷寒之地,可那地方乃是一块宝地,必须纳入朝廷直接管辖之内!”

“宝地?”温体仁有点疑惑地确认道。

刘兴祚也听得纳闷,他是辽东人,在辽东生活了那么久,也没听说过辽东是宝地的说法。不过温体仁已经在问,他就没说话了。

另外两名太监不是辽东人,也不熟悉辽东,就更不知道了。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道:“是宝地,会是大明的粮仓,还有铁油树木……呃,等以后你们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