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只是扫了一眼战场,就立刻开始下旨,调动军队分别出击那两个城门,能夺下来最好,夺不下来就断城外明军的退路。
做完这些,他转头看了眼蒙古人那边。发现那些蒙古部族也有在集结军队,不过速度很慢,甚至还在收拢逃回来的那些人。
这些蒙古人,军纪方面远远不如大清军队,让他们一下集结完成也不现实。可皇太极却从他们集结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他们有故意拖延的成份。
“传旨,良机已现,蒙古诸部三通鼓内完成集结出击,否则别怪朕军法无情!”皇太极发狠了,让亲卫立刻前去传令。
明军出城,正是歼灭他们的大好良机,机会错过,就要用人命去填城墙。这一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鼓声阵阵,喊杀声在土山响着。而在土山面对建虏大营这一侧,明军一千多人的步卒集结完成,严阵以待。
在他们的对面,建虏本部军队也已经差不多完成集结。他们没有时间等到全部集结完成,就在前线将领的指挥下,开始往前推进。否则一旦土山被明军攻占,再夺回来就会很难了!
一支建虏骑军已经赶到,护在步卒军阵的两侧,伺机向前,抓捕战机。
整个盖州城外,原先的平静在一刻多钟的时间内被打破,大军云集,建虏军队前压,蒙古军队磨蹭前进,下一轮大战一触即发。
土山下,四五百建虏已经集结完成,排成了一个紧密的方阵。已经爬上土山的建虏,则张弓搭箭,也开始瞄准,准备迎敌。
可是两侧包抄过来的,皆是高头大马,人马具甲,五骑并排,一杠长长的骑枪搭在马上,犹如伸出来的五根毒刺。速度越来越快,地面为之震动,前扑之势,犹如泰山压顶,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那些集结起来的建虏确实是精锐,遇有敌情的第一反应就立刻开始结阵。可他们也是人,看到冲向他们的铁甲重骑,没有障碍物可以阻挡铁甲重骑冲锋的前提下,就算结阵了又如何?一时之间,这些建虏都慌了。
远处的济尔哈朗吃惊地看着前面,这个时候,他已经看清最前面的明国骑军乃是铁甲重骑。两侧各五十左右,大概有一百骑。只是这个发现,他就知道,土山下的军队要完了。在这种地形下,一旦让铁甲重骑冲了起来,是没有什么能阻挡的了。
还不止这个,盖州城头上,土山正对着的那一段城墙,不知道何时,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弓箭手,随着“梆梆梆”地弓弦声,密集地箭雨腾空而起,成一个抛物线,落向土山,甚至还有一部分越过了土山,落向土山的背后。
如果土山修筑完成的话,就会有防箭的措施来保护土山上的弓箭手,可是,此时还没有修筑完成,自然就没有多少防御措施;更何况这个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两侧奔驰而来的骑军所吸引,没有防备的建虏,立刻被箭雨所覆盖,随着“噗噗噗”地箭支落地的声音响起,建虏顿时就倒了一片,包括土山背后已经集结起来的那个方阵。
不可避免地骚动出现在土山上下,他们都还没来及反应,又有两轮箭雨飞了出来。本能地,建虏立刻想着应对夺命的箭雨。
也就在这个时候,铁甲重骑冲到了。
仓皇射出的箭支射中铁甲重骑,没有一点用处,或者挂在那里,或者就干脆被弹开,一丝一毫都没有影响铁甲重骑的冲锋。
密密麻麻排列起来的长枪长矛,随着铁甲重骑的冲击,就犹如纸糊地一般,一下就被铁甲重骑淹了过去。
两边的铁甲重骑,一前一后,把不大的方阵捅了个对穿。铁甲重骑之后,紧密的方阵已经看不到,唯有一地的尸体。侥幸活下来的建虏,散落在原本方阵的几个角落。惊魂未定间,明军轻骑迎面而至,又是一波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