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辽军粮草成问题

南唐新世 禹贺千秋 1126 字 9个月前

辽军在鸣月峰伏击李丛嘉,消息传遍五州:隰、慈、丹、鄜、坊。五州军队并没有什么太过激反应,而普通百姓则开始杞人忧天。

辽军要来了?会不会把麦子都抢收?会不会睡女人,会不会烧杀抢掠?

百姓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整个长安城附近,辽人既不围城,也不进攻,绕过长安城,向北攻击耀州各县,向西窥视凤翔诸地。

辽人中聪明人多的是,他们完全明白关中各方势力的复杂:北有定难、朔方等军事集团,加上中间忽然出现的南唐李丛嘉势力,都对辽人虎视眈眈。而长安西部各节度使,早就拥兵自立,各有地盘,他们阻挡着西、西北方的吐蕃、党项势力,这些人对辽人也不友好。

十万辽军现在如同进了一个笼子,里面都是敌手。退不得、进又难。最关键的是,整个关中物产贫乏。虽然近年未经战事,农牧业得有一定发展,但与河东、河南、江淮等地相比,还显贫瘠。

更为可恨的是,长安城李守贞部,在辽军入关前,就将华阴、同州等地储粮、库存运到了长安城,所有大粮仓完全搬空,甚至将春麦都毁掉大部分。一进关中,辽人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粮食。

短期内有潼关、河中府暂时支撑辽军粮草,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两月用度。军无粮必乱,焦急之下,辽军统帅肖斡下达了违心命令:就地征集粮草。

说得直白点:各军自己在驻地解决。再直白点,你们爱哪儿抢哪抢,别朝我要就行!

分散在长安附近的辽人各显神通,仗着马快刀锐,将长安周围各州、县百姓手中粮食、地里庄稼疯抢了一遍。

虽然暂时缓解了粮食危机,但更深层次的危机出现了!

大量百姓开始向耀州以北逃亡,甚至躲进了秦岭之中,实在没去处的,也不再种地。他们三三两两化身为匪,或抢辽军,或抢官军,总之一句话,没有希望的活着。

这些流民,不仅让长安城头痛,也让辽军吃了不少亏。

看看以抢劫的方式根本无法维持长久,肖斡的目光不得不投向最大的粮仓——长安城。这里储存着足够百万人食用三年的粮食,一旦攻下长安,将无后顾之忧。同时,占据地利,向西北可收复陇右、凤翔等地,迎战吐蕃,向北可定颁、耀等州,逼降定难军、朔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