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坊火起,从夜半突然燃透半边天,一直到天明烧到了东城墙,上千户人家片瓦无存。那冲天的金焰,让整个金陵城都感觉到了炙烤。
李丛嘉接到消息回到城中时,脸都绿了:自己损失是最惨重的——他投资最早、早成功的“煜汝制衣集团”数亩地的织房、加工车间和上千套衣服,一夜化为乌有。
最主要的,足有五百多台“最先进”的缝纫机化为灰烬,五个负责保护这些缝纫机安全的钟家大汉一直看到那些缝纫机化为灰烬,才撤出火海,三人烧伤。
而周围数十酒楼、商铺和上千户人家,几乎化为白地。虽然值钱的物品抢出不少,但损失还是极为惨重的!
一声长叹,李丛嘉深深地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叹气:整个金陵城建立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向外扩展。但是,有钱人随意找块地就盖,穷人则想办法见缝插针,把整个金陵城弄得巷道窄小,出入不便。
这种城市建筑,最怕的就是大火。一旦火起,想扑灭都难。
工部屋舍主事刘奇源是李丛嘉的铁杆支持者。他子承父业,去年进了工部,负责建造司中宫殿楼阁的建筑。
“六殿下,你找我来,不会是为这些老百姓建造房子吧?我们建造司可不管普通的房屋啊!可以让其他泥瓦匠去干……”
李丛嘉摇头:“不是让你给百姓建房子,而是为大唐开辟一门更赚钱的行业!咱们去找李涛洋等人,研究一下,如何在这片白地上,重新立起一片新的建筑,为其他城市的发展做一个样子!”
在李丛嘉的印象中,自己那个时代的南京城到处是高楼大厦,偶尔有小阁亭楼,反倒显得清幽高雅。如果自己反其道而行,在小阁亭楼中立起几矗高楼,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但他不是建筑专业的人,根本不明白这其中的难度和可行性,因此找到了刘奇源这个数学天才,再加上一些泥瓦匠,大家研究一下,未尝不能提前将水泥、钢筋建筑搬到金陵城!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上百名黑眼圈的老中青泥瓦匠们,满脸兴奋地向四面八方而去,按照安排各司其职。
李丛嘉只管安排活,却不会看着大家一点点干,因此刘奇源这个有官身的人,自然成了东城建筑总管。他一面用李丛嘉的名义抵挡各路富商想在白地上起房子的想法,一面开始实地测量。
李丛嘉回到宫中,一家人其乐融融,整个秋天显得寂寥而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