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轻工业的发展

李鸿章上任内阁副总理以来,对纺织工业非常重视,其实也不单单是纺织工业,而是对绝大部分的除了矿产之外的工业都高度重视,进行降低税收、放宽银行贷款抵押条件、帮助联络产品和原料市场等手段,让纺织业迎来急剧发展。并且,内阁不但单单从工业部入手,还发动中华帝国人口众多的优势,结合先前的移民工程,大范围进行推广种植棉花、桑麻等纺织基础原料,让纺织业有了良好的基础。

李鸿章也投桃报李,说工业部部长沈桂芬为了纺织工业,亲自主抓几个朝廷官办的纺织厂,将几个主要纺织厂内的技术工人组织起来,在各地地方官府主办的纺织厂进行巡回培训技术,指点新纺织厂开工调试,并且让帝国四大机器制造总局专门设立纺织机器的研制和改良。

不过,沈桂芬却对冯云山说,中华帝国的纺织业发展得还不够,虽然在总量上超过英国,但论平均产出,或者发展的均衡程度来说,自己的差距还是很远。毕竟,5倍的工人数量,产出却还没有15倍之多。这说明,一个英国纺织工人,差不多至少是3到4个中华帝国纺织工人的产出。

冯云山却并不在乎这些,只是勉励李鸿章和沈桂芬他们继续努力。他知道,英国再怎么说,也是老牌工业强国,纺织工业已经发展了近百年,而自己的中华帝国,从建国起不过十来年,起步低,能在总量上超过英国,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就。就算是平均产达不到,也不要紧,反正中华帝国的人口众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更是雄厚,只要继续鼓励下去,肯定会更加的发展起来。

而且,根据沈桂芬的说法,英国的纺织产业最近两年遭受巨大打击,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持续衰退。而这罪魁祸首,就是中华帝国的纺织工业的发展。

冯云山一听,立刻来了兴趣。

沈桂芬解释,英国的棉纺织行业,主要分棉纱和棉布两种产品,其中棉布为主要的,占80,棉纱占20。而其中的棉纱,有一半都是出口欧洲,以提供欧洲国家自行织布用,另外分别是英属殖民地印度和美洲以及东印度群岛及远东等地。但前几年,因为美国内战的影响,主要原料棉花不但减产,还因为中华帝国的介入,英国损失了超过百分之六七十的棉花进口份额,这样一来,英国本土的各大棉纺织厂原料便大为不足,经过这打击,英国诸多纺织厂歇业或停业,而这个时候,正好中华帝国的工业持续发展,还是叫工务部的执事们,通过驻欧特使郭嵩焘的关系,用高薪聘招募了众多破产的纺织技师,转移了大批技术工人到中华帝国。

并且,因为英国对华战争的失败,中华帝国的不断扩张,英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地的殖民地全部丧失,特别是印度的失去,彻底将英国击垮。不但失去印度这个棉花的绝佳提供地,还失去了这片巨大的市场,英国的纺织业更是陷入困境。恰好这个时候,沈桂芬为了进入欧洲市场,直接以低于中华帝国本土价格的超低便宜价,将棉布投入欧洲市场,特别是英国传统的纺织品倾销地奥斯曼帝国、意大利等。

欧洲国家本就因为棉纱价格高涨,自行纺织变成棉布反倒不太划算了,于是,棉布的需求大涨。偏偏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的棉布价格低廉,这些国家便直接抛弃英国棉布,转而选用低廉的东方棉布。

不过,能抢占欧洲市场,将英国的纺织业打压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极限了。沈桂芬准备提高棉布的价格,不再强行贴补,毕竟这样损失太大,而英国是老牌工业国,更是工业化纺织业的发源地,想要完全击败,还是不大可能。能狙击它的发展,为中华帝国的纺织工业发展争取到了时间和机会,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除了纺织工业之外,帝国其他的各类轻工业,也跟棉布等一样,也在工业部部长沈桂芬的大胆鼓动下,逐步壮大起来。中华帝国更是创造性地发明了诸多的食品工业,比如,用于战争的行军干粮的工业化制作,方便面、炒货、饼干、罐头等也开始大力生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