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便是大不列颠配备的武器与那中华帝国的武器相比,实在是落后太多。无论是从火炮,还是火枪,从射程、精度、射速和使用方便程度,都相差太远。我们大不列颠的兵工厂和那帮军火专家们,他们在干什么?我们的远征陆军,为何能轻易击败那帮印度叛军,击溃那些人数比我们多一倍的孟加拉叛军,却败在比我们人数还要少的中华帝国军队面前,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一个:我们的武器,与他们使用的相比,简直是垃圾!”
海军大臣西德尼赫伯特立刻回击道:“不不不,你们陆军的惨败,与我们海军并无直接关系。而且,正是你们陆军的拖累,让我们海军无法迅速进攻,始终徘徊在印度洋,让敌军能从容调集所有的海军舰队来包围我们海军,这才惨败的。要不是陆军太过拖延,我们海军要配合你们陆军作战,征华远征舰队早就攻克麻六甲海峡,进入中国海攻占了他们的广州、福州、上海、圣京等城了。此刻,说不定已经是大不列颠举国欢庆远东大捷的大好时刻了!”
说完,看众人都一副傻了的模样,赫伯特也意识到自己如今说这些有些过于刺激他们,已经不太合适,便拉回话题,语气缓和下来,道:“不过,拉姆齐说的大不列颠武器落后这一点,确有其事,我们海军部也要反应这一重大问题!
我认为,我们海军的远征舰队的惨败,正是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海军主要就是靠军舰的火力和军舰的坚固程度。而我们征华舰队,虽然军舰数量比那中华帝国多,载重量也大,可都是老式战舰。听电报传回的战况,我们最大的铁甲舰‘勇士号’,竟然被敌军以一艘能钻入海水之下的潜艇给偷袭,将‘勇士号’的底板给炸裂进水,就此沉没。而其他的战舰大多被敌军的猛烈火炮所轰击受损,敌军的火炮,远比我们大不列颠王国的最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要先进得多。”
德比伯爵阴沉着脸,喝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吃了败仗,不寻思如何应对目前大不列颠王国的危机,反而要推卸责任,撇清干系么?”
次日,英国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将整个伦敦甚至整个英国都轰动了:王国对华远征军惨败,虽然没有全军覆没,却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军队逃出印度洋,数万人战死在印度,还有数万人被中华帝国俘虏,大不列颠王国遭受比克里米亚战争还要严重的重创,王国在世界和欧洲的地位轰然坍塌。
而《世界新闻报》、《每日邮报》这种类似官方背景没有那么强的报纸更是直接以“这是一场将大英帝国彻底葬送的惨败”、“大英日不落帝国从此再没印度和东方”、“两场对华远征的惨败葬送整个大英帝国”之类的标题,公开报道这次对华远征军的惨败。
甚至,其他一些廉价的便士报更是充满愤怒地谴责大不列颠内阁政府,说他们做出了对华远征这样愚蠢的决定。其中,《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开宣称,维多利亚女王和前首相罗素是造成这次惨败的罪魁祸首,应当为死去或失陷敌军之手的10多万大不列颠士兵全权负责。
报纸认为,在中华帝国已经强大起来,在第一次对华远征舰队全军覆灭的情况下,就不应该再次发动这一次的对华远征。内阁政府没有做任何的情报收集,也没有认清形势,导致此次惨败。而女王煽动对华战争,资助军费,只是为了印度的财富和宝石,将大不列颠的小伙子送入坟墓。文章声称应当由大不列颠政府和王室立刻出面,同那中华帝国进行和谈,并共同出资,将被俘虏的大不列颠士兵赎回欧洲,并对战死的将士们的家属发放抚恤金,赡养他们。
虽然有很多上层人士对报纸这样的论调嗤之以鼻,但却得到了许多底层百姓的认同,特别是那些战死士兵们的家眷或者亲戚等,看到报纸得知惨败的之后,立刻炸了锅,纷纷自发地走上街头,大规模地进行游行示威起来。这还是继大不列颠王国平定国内的工人运动之后,再一次的游行示威,立刻让整个英国非常紧张,急忙调动军队前来维持维持秩序,但偏偏这些游行示威的大部分都是军人的家眷和亲朋好友,甚至这些被调来镇压的士兵当中,不少人的家眷也来到了这里游行,因此,这些士兵怎么忍心对自己熟悉的亲人或是为自己同胞争取利益的百姓动武?毕竟今天为那些战死的士兵游行,明天就可能是为自己。
因此,从上午开始,伦敦街头,特别是议会广场这边,便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等到中午过后,整个议会广场已经是水泄不通,数万人高呼内阁下台,高呼女王出面,高呼拯救还在印度受苦受难的被俘虏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