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发展教育,便要对基层百姓进行文明开化,同样的,要乡野民夫文明开化,就要大力发展教育才行。
幸而,在原本的圣国时期,各县各乡镇,在官府的督促下,都设立了农民教习所,虽然没有达到将所有百姓都开化的目的,但经过这二年的实施,还是取得了不小成绩。特别是最早被圣国占领的两广、糊南等地乡村,数十万百姓开始识字,更关键的是有种意识和观念,知道乡村只有通过读书参军才能出人头地,加上圣国开展的免费义务教育活动,不少百姓都将自己的儿女送往农民教习所读书认字。
尽管西学还没开展起来,农民教习所上的课,也大多是请附近的私塾夫子念念三字经和四书五经之类的,但至少有了个开端,识字了。
两广和湘南一带,西学已经推广起来,《博物新篇》等翻译的西学已经投用在课堂。
因此,有了这个基础,将之推广到后来新占的省份即可。
教育部以朝廷名义下发了《振兴基础教育章程》,要求在这五年计划中进行推广实施。
这五年中,准备从上而下地发展基础教育。
一是在从国家层面,五年内,在东南西北圣京这五处地方建立近十所高等学校以及各行业的专科学校。
二是在每个省要也建立至少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校和一所教育师范类的专科学校;每个州府都要设立一所以上的中等学校和一所以上技师培训学校;每个县则设立一所以上的初级综合性学校以及若干个普及识字班;每个乡镇在原本的农民教习所的基础上,进行推广,一方面继续加大农民教习所,进行扫盲活动,另一方面,新设立基础小学,保证每个人口上千的乡镇都有一所基础小学堂,以供儿童上学接受教育。
并且,通过《振兴基础教育章程》的立法规定,凡是八岁以上的儿童,均免费入学,条件好的还提供食宿,但若是不送入学堂就学,官府则要惩罚措施,不但当事人要被关押和罚款,乡邻也要被连带罚款,甚至连本村的村长、乡镇官吏也要被警告处分,这样整个圣国的基础教育便强制性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