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光走到墙边,看了看墙上的大清疆域图,低声自言自语道:“如此一来,永州府的大半均已被我所占。按照历史上太平军的进军路线,是时候攻占桂阳和郴州了。那里可有三四万矿工和湘南的天地会众等着招募。”
在道州城的这些天,冯绍光发动圣军招募铁匠,又动员道州城内上万圣军牌尾,搜集城内和城郊村寨的废铜废铁,铸制大小铜炮铁炮三百余尊,加强火炮储备。
目前太平圣军中的火炮都是缴获所得,大小不一,种类也多,有些火炮甚至找不到对应的大小的炮子,只能以牌尾临时打磨的石弹充当,威力大减。苦于这个时代的制造工艺和惨不忍睹的炼钢水平,冯绍光一时间也并无好的办法予以立即改进。
不过,冯绍光发现,原来的铸铁和废铁大多是白口铸铁和熟铁,而他曾经学过粗浅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大致还是知道白口铸铁虽然含碳量低,但里面的碳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因此断口呈亮白色。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渗碳体,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传热性能也不够。而灰口铸铁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于是,冯绍光用他仅有的一点钢铁冶炼知识,让铁匠们做了个密闭的退火炉,将原来的铸铁和熟铁重新融化,加入一定的木炭和石英砂,得到的铸坯件在密封的退火炉中进行热处理,这样得到的铸铁组织中变有呈团絮状的石墨成分,断口也呈现灰色,虽然无法测定成分,不知道是不是灰口铸铁,但起码比较接近了。这种类似的灰口铸铁,铸造性更好,减磨性,耐磨性好,熔化配料亦简单,并不多支出什么费用,关键是导热性能好了很多。铁匠铸造好铁炮后,炮手一试验,发现连续几发炮弹后,铁炮膛内比原有的火炮膛内温度要低不少,这就解决了原有火炮的容易炸膛问题,火炮连续发炮速度提高不少。
冯绍光要求,新铸的火炮按照口径大小,统一标准,不再用尺寸衡量,换算成厘米。最重要的,炮管口径和炮子的吻合精度要高。炮子要塞入炮管,肯定是要比炮管口径略小,太大或者一样就难以塞入,但过小又会造成缝隙过大,火药爆炸后的高压烟气大量泄漏,造成炮子发射无力。
冲天炮,大的口径统一为21厘米,全长70厘米,重约700斤,配以四轮木制炮车承载。此炮只适合城头或山头固定防守。小的口径统一为8厘米,全长54厘米,重约180斤,可抬可拉,配以木架支撑,适合野外作战。
普通火炮,大的口径移动不便,并没铸造,只是中小口径,分为口径11.5厘米、8厘米、6厘米三类。
其余火炮因无参考,道州城内工匠水平低下,无法自制。冯绍光本身也不擅长武器研究,加上精力有限,便暂时作罢,等接触洋人,从他们身上再想办法得到最新式的火炮吧。
而廖大妹遵照圣王要求,组织绣锦营,并开出适当工钱召集城中民妇,一道缝制黄、红、蓝、青色四色军服以壮军容。前期太平圣军因为是牌尾的后军组成,根本没有统一的服装,最多头系红布包头,后面加入的天地会众等民壮更加是衣着五花八门,甚至有些连红头巾都没统一。
从后世过来的冯绍光心里清楚,军队服装看起来只是一件衣服的小事,其实远非如此。军队,是一个战争团队,需要一股气势,而服装的统一,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提升这个团队精气神的方法。战场上,服装统一的话,战友一眼便知,不但能相互支援,还有种一起战斗的氛围。对于指挥官,也是能立即判断敌我优劣,调配兵力。相对于外部民众,统一服装的一支军队,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有极强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