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土著们兴许不知道炮击进行火力压制的重要性,但是里头的海盗们却是很清楚的,更加不要说,这支土著和海盗里的联军,海盗才是拥有大量火炮以及火绳枪的哪一方,土著,只不过是打下手的。
这些海盗们千辛万苦,把火炮从船只上搬下来,自然不是为了让这些火炮生锈发霉的,而是用来作战的。
但是,火炮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就得进入有效射程啊!
就当这些海盗们推着火炮想要继续前进到射程的时候,城头上的大唐守军的炮兵们就是率先开火了,他们根据早已经是测量好的射击诸元,直接对着城外正在推进的海盗炮兵进行开火!
这年头,双方都使用枪炮的战争里,火炮压制是非常重要的!
当年唐军之所以能够碾压明军,就是因为在几乎每一次的战斗里,唐军都能够获得火炮优势,利用火炮优势压制了敌军的炮火后,掩护步兵发起进攻,这是唐军的老手段了。
而这些海盗们,虽然不太可能打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知道想要先炮击,但是在这种地形上,他们却是永远都是被动的一方。
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棱堡!
数门部署在东面的九斤火炮率先开火,第一轮的炮击命中率并不高,只有一枚炮弹命中,但是这枚取得了命中的炮弹,却是成功的摧毁了这群海盗的一整个炮组!
实心炮弹直接撞毁了这门海盗的五斤火炮的临时木制炮架,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炮管,顺带还杀伤了好几个海盗炮手!
看到前方的有一门临时木炮架被摧毁!
后方观战的一个看似头目一样的海盗叫骂了起来:“该死!”
如果有城内的人听到这话的话,肯定会叫骂起来,因为这个海盗说的是正儿八经的华夏语,就连穿的衣服也都是传统汉服。
而他身边的不少海盗,也都是华夏人。
当然了,更多的还是其他肤色和发色的人,位于数千名土著一侧的,是大约五百多名穿着乃至人种都是乱七八糟的海盗,这群海盗里有华夏人,有扶桑人,有南洋土著,还有印度人阿拉伯人,也有白人,甚至黑人都有。
这年头在南洋能够够找到的人种,基本上都能够从这个海盗团伙里找到,一个小小的海盗团伙,跟个联合国似的。
而这群大约五百多人各种肤色的海盗团伙前方!
一个穿着传统汉服,黑发黑眼睛的中年男人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城头,而他身后有三个人恭恭敬敬的站着!
其中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穿着奇奇怪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土著人,还有一个穿着长袍,布条包头,腰间挂着一柄阿拉伯弯刀的阿拉伯年轻人,还有一个一身紧身服,金发碧眼高鼻子,腰间带着一并西式细剑的白人老头子。
身穿汉服的中年男子半晌后放下望远镜,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须,然后轻道:“这些伪唐贼军,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打仗还是老一套,一点长进都没有,就知道打炮!”
帝国对扶桑的东洋贸易,已经是成为了帝国的一大重要对外贸易。
这不仅仅是扶桑距离帝国本土近,从高丽半岛出发,只需要经过一个对马海峡就能够抵达扶桑,同时还因为现在的扶桑人口也不算少,还出产金银。
同时诸多大名各自混战,并没有一个强力的统一政权,这也是给了帝国的商人们诸多浑水摸鱼的机会。
比如说为了垄断扶桑地区的军火生意,他们甚至动用各种手段来削弱,摧毁扶桑的那些大名们的军火生产能力,对比几年前,如今整个扶桑地区的军械自产量不增反降就事宜个明显的例子。
帝国对扶桑的武器贸易过程里,军方高价脱手了大量退役火绳枪,回笼了大量资金更新换代,武器公司赚取了数倍的利润,武器商人们也赚取了数倍的利润,你好我好大家好!
即便是扶桑那些购买了大唐武器的大名们,也是觉得这样挺好的,虽然付出了不少的金银,但是却换来先进的火绳枪甚至少量的中小火炮,用以对抗其他大名,总比和以前那样拿着武士刀对砍强得多!
在扶桑地区的武器销售的成功,也让大唐帝国的商人们,特别喜欢把武器当成主要推销的商品,推销到扶桑,推销到南洋。
唯一的例外就是北方的鞑靼人以及瓦剌人,吐蕃人了,大唐帝国官方严令禁制除了规定的互市口岸外和他们进行交易,同时在互市贸易中,以官方主导为主,鞑靼人想要火绳枪,也可以,拿战马来换!
如果私自和鞑靼人进行贸易,被逮住了就是叛国罪的下场!
大唐帝国可不是前明,对北方长城的方向封锁可是非常严厉的,再加上军方一直都是在备战,对这种事看的就更加重了。
不过制度是好的,施行的哪怕再严格,但是东西卖出去之后,最后会流落到什么地方,即便是强如大唐也很难监管的了。
早年的时候,就连伪明军队,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唐帝国所生产的火绳枪。
南洋的土著们乃至那些海盗们,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渠道其实都能获得一部分大唐帝国所生产的火绳枪,这是大唐帝国也没办法的事。
但是这些流落出去的火绳枪总量,还是有限的,不可能说到处都说,至于火炮,那就更少了,因为大唐帝国原则上禁制出口大炮,就算是买,也只是买一些轻型的小炮,比如散弹炮什么的,但是超过五斤的野战炮一般是不买的。
唯一的例外,那就是武装商船了!
要是不卖给这些武装商船的话,他们出海可就会被海盗吞的渣都不剩下,所以对国内的武装商船,还是会出售的,不过严格登记,出海多少门,回来的时候还得多少门,要不然就是各种调查,轻者罚款吊销海贸资格,重者抓人入狱。
如今万丹城外的这些土著以及海盗们的枪炮,火炮估计是只有极少数一部分是大唐帝国生产的,而那两三支的火绳枪,估计有不少就是帝国生产的了。
这也是让城头上的不少将士们低声咒骂,那些该死的商人,把枪炮乱卖,现在好了吧,都流落到敌人的手中,反过来打他们了。
不过咒骂也没有办法,相反他们还得庆幸帝国严格禁止了燧发枪和中大口径火炮的出口,尤其是燧发枪,更是严格出口。
只装备国内的武装力量,连民间的武装商船都不能购买。
杨鸿上校放下了望远镜,刚才通过望远镜,他基本上已经是确定了城外那些土著和海盗们的基本战术了,他们是想要在火炮的掩护下,绕过己方大口径火炮密集的西城墙,跑到东城墙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