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军还值钱的大唐西洋公司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4754 字 9个月前

如果都算上去的话,一百两银子的水泥,成本也有八十多两银子了,他们只赚十多两银子的毛利而已,人家其实不黑。

此外,成本这个东西嘛,税都还好说,那是按照比例来计算的,但是专利使用费这钱可不是按照比例来算的,人家是按照产量来算的,每生产一吨水泥就需要收多少专利使用费。

因此,水泥的价格高昂,和专利使用费价格高昂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不然的话,水泥的价格是不会这么昂贵的。

这水泥贵了,普通人自然用不起,目前经过一番推销后,也就只有军方订购了一批用来修筑永备工事,比如说炮台啊什么的。

但是军方的市场注定是没有多大的,想要赚钱,还得依靠民间市场,但是怎么打开民间市场?走下层路线自然是不行的,只能走上层路线。

而作为水泥厂的实际幕后大老板,李轩自然也是想要给自家的水泥做一做推广,所以就是用水泥修建了一栋翰林楼。

这栋翰林楼,可以说当代科技的最新体现了,建筑的主要材料,使用的是石料,粘合剂使用的是水泥,窗户使用的是目前所能够制作的最大面积的玻璃,然后建筑的布局也是经过最科学的计算,确保采光,通风。

一共只有三层高的翰林楼,却是拥有二十多米的总高度,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其楼板不是采用木楼板,而是水泥钢筋楼板。

这是一栋长大约六十米,宽四十米,高二十多米的长方体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宏伟无比!

除了主体建筑宏伟无比外,细节上的刻画自然也是不会差,毕竟这是皇宫建筑,虽然说是用来给翰林院以及御书房值班大臣等入宫的官员们办公用的大楼,但那也是属于皇宫建筑呢。

因此显得富丽堂皇!

外墙有着大量的汉白玉雕刻作为装饰,大门前还有两只铜铸的麒麟,不过外部只能算是平常了,真正重要的是内部。

走进大门,首先你看见的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厅堂,这个大堂,可是直接三层中空的大堂!

正面外墙上有着大幅的透明玻璃所做成的玻璃窗,玻璃窗边,还有种巨大的窗帘!

这可是从大楼顶部一直到低下,足足二十多米长的窗帘,为了让窗帘活动自如,甚至都装置了铰链呢。

地板是光滑照人的大理石地板,头顶是数盏可以说是当代所能够制造的最大羊角灯了。

而大堂的有着两道半旋转的楼梯通往二楼以及三楼!

整栋建筑里,就是这个大堂显得最让人震撼了!

走进去的时候,你都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至于大堂之外的建筑布局,就是没啥好说的,就是普通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什么的。

整个大楼,可以容纳将近三百人办公,刚好可以容纳翰林院以及御书房的普通办公人员。

翰林楼去年八月才刚建成,但是这都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整栋大楼因为采用了众多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建造,从打地基到主体建筑完工,一共也就花了三个月时间而已!

倒是内部装饰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直到今年年初才正式投入使用。

而大唐西洋公司的总部,是去年年底开始建造的,而他们的公司总部比翰林楼要小一些,而且也不可能和皇室建筑那样,处处讲究细节,所以建造的速度更快,前后一共花了五个月时间就是投入使用了。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一栋民间的办公大楼而言,大唐西洋公司的总部依旧是让海军的那些将领们惊叹不已!

有人甚至都嘀咕着,这西洋公司真有钱,比我们海军都有钱!

可不是嘛,人家大唐西洋公司总市值超过六千万两银子,海军一年的军费也不过几百万两银子而已,就算是把全部战舰卖掉换钱,也没有一个大唐西洋公司值钱。

只不过呢,市值归市值,大唐西洋公司的市值有六千万两银子,也不代表他们公司就真有六千万两银子了,真说起来,固定资产和现金全部加起来,其实也就千万两银子的规模,而就这,那也都是最近两年股东投入进来的,在这之前,总资产也就一百多万两银子而已。

人家值钱的不是其固定资产,而是那张贸易许可证!

金陵新东城,这个最近几年里才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城区,和金陵老城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金陵老城,那是华夏传统城池的模样,虽然经过多年的持续改造,市容市貌都是变的非常好,但是建筑的布局依旧是传统的模样。

但是在新东城,这一片城区却是和传统的城市不一样,首先,这个城市没有城墙。

而这一点,恐怕也是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了,不过之所以没有城墙,那也是有这里是缘故的。

首先,新东城,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个城区开发的,最开始的时候,这里是码头,后来依靠这码头,建设起来了大片的港口区,依托港口设施等建筑,又是有众多商家入驻,汇集了大量企业,到了最后,大量的国有企业更是一股脑的扎堆在这里建设总部。

而这更是带动了整片新东城的发展!

到了今天,实际上新东城的整体大小,其面积不比老城小多少,就连常住人口都已经是将近了十万人,而老城区现在也不过是十多万的人口而已。

整个金陵,目前的常住人口已经是达到了二十多万。

这个人口规模其实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其实也不算大,毕竟根据大唐户部的最新调查统计,大唐的人口数可是超过一亿五千万,而这个数据还不包括琉球府、吕宋府、万丹群岛等海外领土的土著,因为帝国并不承认土著是大唐子民,统计人口一般只统计大唐子民。

超过一亿五千万人口,而金陵又是目前大唐最大的城市,这才二十多万人口而已,其实不算多。

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交通运输等科技因素,一个城市里住进来三十多万常住人口,这几乎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

虽然不少史书上都记载着古代的城市有过百万的人口,但是只要是个有着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这个事就跟古代打仗动则上百万大军一样,谁信谁傻!

大唐王朝和明军在统一战争里打了这么多年,双方的正规野战军加起来都没有上百万,而这些人还广泛的分部在全国各地,而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往往也就是几万人,多的基本上也就是其中一方十几万人而已。

大唐王朝和明军的诸多战役里,规模最为浩大的应当属于北伐战役以及西南战役了,但是北伐战役里,唐军不过数万人,明军也不过十来万。

西南战役里,唐军有十来万,而明军也是十几万而已!

数十万规模的战役,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更加别说是超过百万人规模的了。

史书上说的某某地人口数十万上百万,其实大多是指某个行政区的人口,比如说大唐首都,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说它有两百多万的人口,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口都是住在城外的乡村。

因此说大唐首都金陵有两百多万人口,那是指一整个承天府,而不仅仅是特指金陵城!

人家陈立夫以及所在的东西两陈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金陵人士,但是东陈村和西村陈可都是在城外,距离城区有着十几里地呢。

此外人要活着,是不可能只有个地方住着就可以的,他得吃饭!

普通的古代人要吃饭,要么种田,要么工作,在城市里自然是别指望能够种田了,城市规模就这么大一点,不可能有太多的田地。

不种田,那么粮食就要购买,而购买粮食需要金钱,那么就需要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个工业几乎等于零,城市内的就业基本依靠公务、服务、商业、手工业,那么可以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呢?

实际上并不多!

除了就业这个因素外,还有物资供应的问题!

城市,甭管是什么时代的城市,那么其生活物资基本都是需要依靠外部供应,其他什么的先不说了,光光是粮食就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而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低下,运输效率低下等缘故,想要依靠外部输入粮食维持上百万人的消耗。

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更是得不偿失的事!

别说传说中的古代城市做不到了,就算是现在的大唐治下的金陵城都是做不到!

如今的金陵城,可以说比古代的城市有着极大的优势了,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商业是相当发达的,同时还有着不少的工厂,甭管是大型工厂还是中小规模的作坊之类,这些都是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

物资运输方面,依靠着长江航运以及江南水网,也是相当发达,可以说几乎整个直隶地区的粮食等物资集中到金陵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