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海盗们也许是真被舰炮的轰击以及张立农的陆战队攻击给打怕了,就这么躲在数百米外的简陋寨子里,没有出来反攻。
至于逃跑,少数人肯定是有的,但是大多数还是没跑,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跑到哪里去啊,难不成真跑进深山老林里啊,那样不用打,他们自己就得饿死在里面。
等码头修好,运输舰开始靠岸卸下火炮的时候,那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卸载火炮优势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等忙完那都是晚上了。
所以入夜后,张立农就是下令部队做好警戒,然后开始休息,至于打仗这种事,明天再来也不着急。
数百米外的那些海盗们,估计是不甘心,竟然是趁着夜色发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偷袭,结果很悲催,张立农的部队虽然休息了,但是却安排了警戒部队啊,而且是点上了大量的火把,灯火通明,看到黑乎乎的人影过来了,二话不说先打一阵排枪再说。
结果等到第二天天亮后,他们就是在空地上发现了好几具尸体,然后就没别的了。
用过造反,张立农率领陆战队对数百米的城镇正式发起了进攻!
进攻的过程不用多说,火炮一轰,然后一个冲锋基本就完事了,海盗经过昨天白天和夜袭失败的打击后,早已经是没有了抵抗之心,随便象征性的抵抗一番后,就是乖乖的投降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人逃掉了!
但是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彻底拿下来这座小港口城市,然后把此地作为补给港口!
冯启荣海军少将率领分舰队的军官们上岸的时候,还顺便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立碑仪式,碑文上好几行字,分别是:屋久岛、大唐帝国领土、宣平八年四月十九日。
大唐海军去到很多岛屿的时候,甭管岛屿上有没有土著,都会搞这么一套!
嗯,大唐西洋公司也是差不多,只不过大唐西洋公司的立碑后面还会加上一句:大唐西洋公司领地!
为了稳定大后方,琉球分舰队的海军将士们登陆之后也是没有为难岛屿上的那些普通土著,他们都是普通的农夫和渔民而已,和海盗以及肝付氏的武士们没啥关系。
至于那些投降的数百战俘,按照大唐王朝针对海盗的规矩,自然是要把他们统统枪毙,然后吊在码头上风干的。
但是冯启荣考虑到自家舰队距离本土实在是太远了,而且手头上人力也不足,想要把这个屋久岛打造为一个稳定的后勤补给港口有些难度。
所以是决定除了那些海盗头子罪大恶极要枪毙,以示警戒外,其他的普通海盗也就算了,让他们干苦力,为大唐海军建设屋久岛港口奉献微博的力量吧!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唐帝国领土:屋久岛
张立农海军少校,虽然挂着海军军衔,是一个海军军官,之前上的军校也是正儿八经的海学堂,和陆军屁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他打仗的风格却是带着浓厚的陆军风格!
指挥部队进攻的时候,所列出的阵型完全就是陆军现在常用的三列横队阵型,而且阵前还有散弹炮,发起进攻的时候,散弹炮先开火,然后用火枪进行压制,然后发起冲锋!
冲锋到跟前的时候,还不忘打一轮齐射,再仍一波手榴弹!
这么三板斧下来,这些还在码头顽抗的海盗们,基本上就是死伤过半了,很多人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是死在了枪炮之下!
也许有人问了,他们为什么不躲躲藏藏,然后依靠障碍物、建筑来抵抗了,这样兴许能够坚持的更久,给予张立农的部队更大的杀伤呢。
理由很简单!
他们不是军队!
他们只是一群海盗而已,你不能指望他们能够做出正规军才有的那种完善战术,并且分散之后还能够各自作战,在通讯手段以及指挥手段落后的当代,别说这些海盗们了,就算是大唐陆军想要这么搞都是机器困难的。
这样搞,最后只能是各自为战,然后被分别击破。
为什么数年前来都没有巷战,到了一战前后才有大规模的巷战出现?
因为直到一战后,才有机枪、无线或有线通讯,同时军队的组织度更高,这样才有可能进行分散作战,而在这之前,搞分散作战都是死路一条。
而巷战的战斗模式就是分散作战!
之前明军在几场战役里,也是尝试过放弃城墙,在城区进行顽抗,最后呢,还不是被分割包围,然后剿灭,至于更多的是城墙失守后,被迫退守城区进行顽抗的,而这些战例,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
惹毛了大唐陆军,他们可是会干脆炮轰全城,甚至放火把全城给烧掉的情况来。
这年头的城市也不大,绝大部分小城市只有几百米的长宽,中等城市也才长宽几公里,只有金陵城、幽州这些超级大城市,才会有十几公里的长宽,因此绝大部分城市根本就没有多少打巷战的空间。
更加不要说,这只是一个偏僻海岛的小码头了,就那么几栋房子,如果不是这些海盗刚好处于斜坡后面,舰炮火力都能直接把他们干掉了,根本就没有让他们躲躲藏藏分散作战的空间。
他们只能是聚集起来,然后正面迎战!
结果,他们败的干脆而利落!
一百多人死伤过半后,剩下的一窝蜂又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