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最后一波的季风,他们成功抵吴淞港口,抵达码头后,王杉西不顾路途的疲惫,直接求见了当地的军情司官员。
驻防当地的军情司官员在看到了王杉西出示的部分文件以及圣旨后,虽然还不知道王杉西他们到底执行了什么任务,但是却是知道,这是陛下亲自吩咐下来的任务,不容怠慢。
当即就是派人陪同王杉西等人,换乘海军的内河交通艇,准备沿着长江前往金陵。
虽然没有来得及在陆地上待一天时间,就是再一次匆忙出发,但是王杉西的精神却是很好!
因为这一次,他是带着发现了澳洲以及金矿的好消息回来的,他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等待自己回到金陵城后,将会获得多么庞大的奖赏,升官发财,那是必须的!
海军的内河交通艇,虽然因为船只比较小,而且乘坐起来很颠簸,普通人坐上去,呕吐那是大概率的事件,但是其航速要比普通的商船快得多。
而且对于已经是在大海上乘风破浪一年多,在茫茫大海里经历了无数狂风暴雨的王杉西而言,这种内河交通艇的颠簸不算什么。
交通艇的速度很快,加上这两天风向正好,虽然是逆流而上,但是速度却也是不慢。
当然了,总体速度而言,却还是比不上在陆地上纵马狂奔的,但是纵马狂奔更累,王杉西虽然是把密折已经通过三百里加急传回了金陵,但是他们这些人,却是选择了坐船前往金陵。
数天后,王杉西人还没有到金陵,李轩就是已经收到了军情司送来的王杉西所写的密折。
王杉西,说实话,李轩已经是想不起来他是谁的,此人不过是个军情司里的一名普通中级情报官员而已,军衔也不过是陆军少校。
而且当时他下达寻找澳洲的命令事,也不是直接找的他,而是直接吩咐军情司,让军情司安排人。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密折上说,王杉西等人,已经是成功找到了自己所说的澳洲,同时还附带了一份航海日志的副件和航海图。
李轩对比一看,就是成功还原了他们这一航人的航线,他们先是去了万丹,然后转道向东,第一次在巴厘岛附近尝试向南航行的时候,失败了,然后继续返航,第二次出发则是继续向东,一路抵达了新几内亚,然后再一次向南航行,最后才是去到了澳洲北部。
找到了澳洲,这是好事,大好事。
尽管澳洲大部分地区都是不毛之地,但是澳洲的东南部地区却是适合居住的地方,而且澳洲也是极为适合畜牧业,更加不要说,那里有着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了。
哪怕现在这开发困难,但是殖民嘛,管他有用没用,先占了再说!
更加不要说,他们还找到了一个金矿,甭管这个金矿大小,但是却都是可以作为初期殖民澳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了。
没有什么比金子,更加能够吸引人们移民过去了!
宣平七年秋天的这一场股灾,历史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但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一场股灾,竟然都没有造成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商业出现大规模萎缩!
为啥,因为上市的企业都是一水的垃圾公司,都是一群投机者在玩击鼓传花,和普通人没啥关系,更和支撑着主要工商业的数百家比较大型的企业没啥关系。
因为大唐王朝里的那几百家比较重要的企业,可绝大部分都没上市呢!
那些投机者炒作一片垃圾公司亏了或者赚了,关他们屁事!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这事发现的早,李轩一发现这事,就是果断进行处理,并且直接调用了翰统的力量,直接雷厉风行的镇压了下来。
让这一场股票投机行为,只局限在投机者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大范围扩大到普通民众群体里。
虽然影响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但是都处于可控的范围!
再加上大唐王朝的实体经济正处于高速上涨的时期,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是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场股灾的影响虽然有,但是很快就是被抹平。
因此这场股灾,除了给人们留下了投资有风险这个概念,并且让一部分的精神受到了极大刺激外,对实体经济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随着股票交易正规化,众多的大型企业也是准备陆续上市交易的时候,下一次再来一场股灾,那可就不是投机泡沫,而是真正的经济危机了。
在近代,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单纯投机之类的东西,投机、股票崩溃那只是表象,实际的原因是产能过剩,更准确的表述是‘相对于支付能力而言,产能过剩!’
简单直白一点说:人们买不起东西的时候,那么就是经济危机了!
不过现在看来,问题还不算大,首先,大唐王朝的工商业其实刚起步而已,整体的工商业经济规模并不算大,国家的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据的比例不算大。
同时,大唐王朝的基数够大,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各种资源里除了极少数特殊资源外,其他的也算是丰富。
这也就意味着,大唐王朝的工商业发展,需要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让国内市场初步饱和,而后面,还有全球市场呢。
什么叫做经济危机?
就是没有原料或者是产品卖不出去了!
但是对于殖民时代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初步解决的,征服更多的殖民地,然后让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市场。
必要时候,严格控制除了本土外的殖民地工业制造,以充分保护本土工业的利益!
这样也能够避免出现历史上美利坚这样,从殖民地翻身当主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