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表面上还看不出来什么,但实际上大唐王朝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和无数人的利益绑架在了一起。
所以这一次的建平之战,无数大唐麾下的民众和士绅们,都是觉得欢喜的。
而刚纳入大唐治下不久的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其治下的诸多士绅等民众也是开始认真的审视真正投靠大唐王朝的可行性。
而这些,就是大唐朝报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如果没有大唐朝报的话,就算是打赢了建平之战,但是影响估计也不会波及到全天下。
大唐朝报的这一期引起了巨大的波动,而新的一期,同样也是引起了震动,因为新的一起朝报里,报道了第二军正式攻克金陵城,并且着重的提及了金陵城的文武官员率领全城军民主动出降这一细节上。
一大票的明王朝文武官员,虽然说他们都是在明王朝的政坛里的二流角色,真正牛逼的官员大多都在京师里呢,但是他们的品级却是摆在了那里,而且人数众多,这已经是足以证明大唐王朝的赫赫武功了。
不过攻克金陵城虽然也是引起了轰动,但是很多人在看到上一期大唐朝报的时候,就已经是能够猜到,第二军拿下金陵城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虽然有轰动,但是却不如建平之战的轰动这么大。
人们更在意的反而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迁都。
要知道,大唐的高级文武官员,很多都是亲耳听李轩说过饮马秦淮河,有朝一日迁都金陵,所以迁都这个事情,在大唐王朝里并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什么不能谈及的话题。
所以这一次的大唐朝报上,同样也是有评论文章去分析,攻克金陵城后,迁都金陵城是否可行,如果迁都,什么时候迁都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李轩指示下,事先对迁都一事开始向外透风,毕竟身为一个皇帝,就算是想要迁都了,但是也不能自己先开口说啊,得有臣子们上折子啊。
而很快,李春景从金陵城发来的折子就是送到了肇庆,李春景正式奏请迁都金陵城。
但是郝柏年也是很快传来了奏折,说什么应当迁都到故都,也就是长安,如今长安虽然还没有拿下,但是可以在武昌设立行在。
不过很快也有人上折,认为肇庆才是最好的,那也不要去,就在肇庆!
对于这种混乱,作为百官之首的柳八苟很快也是上了折子,而他的折子比较有意思,他请求迁都金陵,以金陵为京师,但同时以肇庆为南都,以京师为北都,以长安为西都。
好嘛,这直接把还没有拿下的京师都当成北都,把长安为西都了。
而且就差个东都就能够把东南西北给凑齐了。
十一月中旬,最新的一期大唐朝报上刊登了让整个天下震惊的消息,那就是建平大捷!
报道上说,在光荣伟大,比太阳还要更伟大的万古圣君李轩的英明指导下,我光荣无畏,英勇奋战之大唐陆军第二军,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获得了江南战略大决战:建平战役的胜利。
此战中,我第二军死伤不过百余,就是以绝对性的优势尽数歼灭了伪明十万大军,贼首王以旗兵败之际,贪生怕死,竟然抛下十万大军独身而逃,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王贼被我军英勇无敌之第二军追上并击毙之。
此战中,王贼十万大军在一日之内尽数葬送,当场死伤者不下四万,余者大多被俘虏,期间更有近万义士弃明投唐,用于反抗伪明压迫,阵前起义投奔我大唐。
经此一战,伪明在江南大地上,再无一兵一卒可抵挡我大唐王师,更有无数府县闻风而降,主动归顺我光荣伟大的大唐。
圣君的恩泽将遍布江南大地,数千万之受困于伪明残暴统治下的百姓,将会迎来全新的美好新生活!
大唐万岁!
万古圣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期的第一版头条报道,就是报道了建平一战,当然了,礼部朝报司多名主编联合主笔,反复修改的这一篇文章里,谈及建平战役具体经过的句子大体上只占据了十分之一的版面。
而剩下的字数百分之五十都是反复的赞扬李轩!
还有大约十分之二的字数,是描写文武百官是如何的在李轩的领导下努力工作。
还有大约十分之二的字数是描述第二军的将士们是如此在李轩的领导下奋战的。
好吧,如果全部算起来的话,和李轩有关的字数至少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简而言之,就是圣君李轩打赢了这一场战役,其他人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小小努力而已。
而在第二版的后续报道里,才是有比较多的篇幅来介绍这一场战役以及后续的相关影响,当然了,大唐朝报自然是不会公开报道此战的细节,那都是军事机密,所报道的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比如说报道几个战争英雄的典型例子。
而更多的则是报道更多的后续影响,尤其是大谈特谈大军占领江南后,将会给大唐王朝到来何等的正面影响,什么优势。
最后还不忘鼓动一两句,说江南的市场,已经向工商界敞开了,这能不能抓住发财的机会,就要看大家的行动够不够快速了。
这一期的大唐朝报里,半数版面的报道都是和建平战役、江南相关,而人们的注意力大多也是被上述所吸引,对其他的内容倒是不怎么在乎了。
朝报一出,自然是天下震惊,因为只要对天下局势稍微有些理解的人,都是能够从此事中猜测得到未来会怎么样:大唐王朝真的有可能击败明王朝,从而统一华夏!
再不济,大唐王朝也能够和明王朝划江而治,而且这种状况最少也能够持续数十年之久,因为现在不管怎么看,明王朝那边都是无法短时间内击败唐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