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东吴老臣黄盖为零陵黄氏,已经死了的黄祖为江夏黄氏,他们都是黄香这一脉的近亲分支或后代。
不用说,黄承彦与黄忠虽然不会结党营私,但对韩沣的支持绝不会少。比如韩炜若立储,这两位老臣一定会站在韩沣这边,毋庸置疑。这样,不管是为大凉,还是为黄氏都是一举两得,国、家兼顾。
这并不代表就是党争,而党争与否,也是看韩炜如何认为。
果不其然,朝会之上,以国丈黄承彦、南阳侯黄忠为首等荆州一系文武官员上书推选四皇子韩沣为荆州牧。
荆州庞氏、蒯氏跟大皇子韩凉更加亲近,虽有意阻止,但韩炜此时对韩沣的宠爱,让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旋即将消息传往兖州韩凉处。
“大殿下,荆州来消息了。”诸葛亮对韩凉言道。
韩凉接过,并未打开竹筒,问诸葛亮道:“唉,定是四弟要往荆州赴任了。荆州牧之位,不管是蒯良或是庞山民都不会成事。”说完,又将竹筒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岂能不知韩凉所言非虚,但还是看了消息,而后道:“四殿下此去,荆州上下怕是尽数归心。朝中亦有不少老臣对其刮目相看,只可惜子龙公依旧是没有回音。”
韩炜想起赵云,并没有那种舅甥亲情,淡淡说道:“舅父他……绝不会淌这滩水的。除非父皇立我为储,否则无论父皇立谁,舅父都会全力支持。”
诸葛亮羽扇轻摇,深以为然的说道:“大殿下所言正是。国舅爷一向忠君爱国,眼里不揉沙子。”
韩炜话锋一转,又问道:“二弟那里,如何?”
诸葛亮如实告知:“在下到寿春尚未见到二殿下之面,只是徐元直每日来见,推脱抵御东吴,军务繁忙,二殿下无暇他顾,更别说前来赴宴了。”
韩凉波澜不惊的说道:“二弟呐……已然不是少年时那个二弟啦!他志向高远意在复国……也罢,不再强人所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