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文远且道来。”韩炜一看是张辽,便决定让他为主将正面对抗于禁。
张辽恭敬言道:“末将当年在温侯麾下曾与宣高(臧霸表字)一同见过于禁。那时节,温侯令宣高与我去泰山郡招揽于禁,不料他唾弃董贼,不肯相从;再者他已经是鲍信部将,不愿背主,故而不得其人。”
韩炜点点头,大抵跟自己了解历史上的于禁差不多,只是不知道他与臧霸还有交情。
遂言道:“于文则肃穆好杀,治军严谨,赏罚分明,有勇有谋,也算不可多得之良将。”
沮授闻言,出班道:“殿下莫不是又起了爱才之心?”
韩炜毫不遮掩的说道:“然也!于禁勇武虽不出众,但其治军之才,世间罕有,可与徐公明比肩。”
这个评价不低,徐晃在韩炜麾下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将,更有周亚夫之称,帐下棘门军亦是一支悍勇无比的劲旅。
可韩炜不单单是为了治军考虑,若说如今韩炜的武将阵容那可是当真是天下无双。更重要的是,他要凑齐五子良将!
五虎上将得其四,唯缺云长,这可是莫大的遗憾。如今五子良将亦是得其四,独少于禁。现在面临于禁,韩炜一定会挖空心思将其生擒活拿,而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令其归心。
当然,韩炜也不是凭空臆想可以收降于禁,毕竟于禁在三国中可是有“前科”的。
水淹七军之后投降关羽,关羽不耻其背叛曹操,将其收监。后又有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致使关羽败走麦城,在荆州大狱之内发现了于禁,于禁再次降吴。
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随某三十载,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后来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孙权对其器重有加。有次和孙权二马并辔同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
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魏国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归魏后,却遭受其他文武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此羞愧病故,谥为厉侯。
历史的节点改变,于禁遇上韩炜,就不会像三国里一样悲剧了。
沮授与吴修头前带路,为韩炜做向导。韩炜遂与众文武齐入凉王宫。
整个一圈下来,路程可真心不短。别说一帮文官脚脖子酸痛,就连韩炜也受不了。
按规制,凉王宫应该建在凉州,这邺城只能算是行宫。
可区区一个行宫,也太大啦!
天子之城十二里,公之九里,伯侯七里,子男五里。
这十二里就是六平方公里,徒步走下来,确实不好受。不过这是韩炜提出的,也算自作自受。原话是:孤与诸公共游之!
不说韩炜懂不懂庑殿顶,也不说他明不明白天子之城十二里,就这行宫的装潢就比长安未央宫要气派、奢华。
韩炜心里明白,这是沮授有意为之,从而表现自己。
即刻言道:“公与修筑行宫,可有一比啊!”
“哦,比从何来?请殿下明示。”沮授施礼问道。
韩炜看了看恢宏的凉王行宫,笑道:“汉之萧何也!”
“臣,诚惶诚恐,断不敢与先贤比肩。”沮授赶紧低头,跪伏于地,不敢言语了。
萧何自污以取信刘邦,沮授认为韩炜在试探自己。可韩炜真没别的意思,他只是想起了萧何修筑未央宫而已。
韩炜见状,笑了一下,言道:“哈,有何不敢呢?免礼,平身。”
沮授也是明白人,他知道凉州才是真正要修筑凉王宫的所在,自己也不敢以萧何的身份自居。
韩炜的“萧何”可不是他,凉王宫的修筑者,非阎忠莫属。而阎忠为韩炜做的贡献不可磨灭,长期在凉州为韩炜提供钱粮,输送战马兵源,这才是韩炜的“后勤部长”。
沮授这才开口:“谢殿下。”起身后,继续为韩炜做向导。不多时,终于游览完了整个行宫,再次来到正殿。
韩炜看了一眼正殿,暗自感慨:这可比刘协的未央宫还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