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招拆招

骄记 乌珑茶 2217 字 9个月前

“哪个赵家?”京里赵姓不少,阿苍没听出来夜十一指的是哪一家。

夜十一缓了口气儿,知自已急,连带话也是说得不清不楚:“赵家大爷远在浙江苏州当知府的那个赵家。”

阿苍立刻明白,她与阿茫早被夜十一训练得阖京就少有她们不知的府诋。

阿苍一走,阿苍立在一边侍候,杨芸钗未听过这个赵府,不由问了问。

夜十一答道:“这个赵家除了赵知府在朝为官,且是外放之外,再无人走仕途,也非赵家子弟无用,而是赵家老太爷临终前,给赵家子孙下了死令,不许赵家子弟再走官道。”

“这是为何?”杨芸钗不解,“既有赵家大爷外放为知府,怎么就不许其他赵家子弟博个锦绣前程?”

事儿安排出去,不管赵家如何答复,夜十一总算能放下一半的心,至少花雨田那边,是绝对没问题。

心落了一半,听杨芸钗这疑问,她也有详答的心情:“这件事儿还得自母亲在世时说起,那时我刚出生,也是后来听父亲说的,母亲并不愿多说赵家事,故具体如何,我也不甚清楚。只大概知道赵家这个老牌大族尚能生存于世,而未被连根拔起一族皆灭,靠的是母亲当时的一时心软。”

她迎着杨芸钗的双眸:“当年赵老太爷求上长公主府,母亲本不欲伸手,但赵老太爷求得诚心,对一把年纪的自已也狠,生生在长公主府大门前石阶磕出一条血痕来。母亲心软,亦知赵家祸事起因,深知惹此灭族大祸实非赵家之过,不过是池鱼之灾,要救也不是没法子,逐让赵老太爷进府。尔后赵老太爷出府,不久赵家得保,赵老太爷自此在赵府佛堂为母亲立下长生牌,赵家上下日夜焚香,为母亲祈福……”

然她母亲仍逃不过被害一死,可见这上天有时候不是你求,它便能应你。

“那会儿赵大爷已外放任苏州知府,赵老太爷未强制让赵知府卸去官帽,却在随后不久病重里,自知已活不久的最后一刻,给赵氏子弟立下这么一条死规。”

“大小姐的意思是……”

“杨总督在借田祭酒向连总督示好。”

阿苍顿觉得脑子不够用,杨总督连总督田祭酒,再加上早前的董将军早死的杨将军,她绕来弯去,觉得脑子快爆了。

杨芸钗却安静地理出条理:“田祭酒早前在着陶嫔算计容兰郡主之事,对连司业可谓无半点情面,后来连司业被逼得自辞官职,虽说料理查案的人是黄指挥使,将计就计反攻的人则是容兰郡主,然连总督是个聪明人,暂不会自不量力对上厂卫或山东,但意难平,总得拿个人开刀。杨总督看似秘密给田祭酒书信交好,实则是在拉田祭酒下水,做得严密,是为了在被曝出来之后,田祭酒受到最大质疑而准备,纵田祭酒不蠢,自个放出声风,可杨总督自个早一身腥,沾上了,不管京中各方有多少能信田祭酒清白,已足够让田祭酒倾刻不得安宁。如此一来,杨总督已然达到间接示好远在山东的连总督的意图!”

听完冗长的一段细解分析,阿苍已再清楚明白不过。

再看杨芸钗的眸色,纵早知能得大小姐青睐的,皆非平凡之辈,此刻仍教她震惊不已。

除却杨芸钗能自听到的一些事情与蛛丝蚂迹,便推断出所有事情之外,她亦震惊朝野之中的明诡暗计,居然已到浑水甚深的地步。

事情就如杨芸钗所说这般,有了杨芸钗的解说,夜十一省下口水,她安静地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做。

阿苍知脑子转不过屋里榻上的两位,彻底收声候在一边,竖着耳朵只管听,不再多问。

杨芸钗见夜十一满面沉思,想着夜十一方将的安排漏了一处,她问:“大姐姐,莫大少爷既然能提醒大姐姐‘三生忘川’,那么这个地方极有可能就是谢世子下手的地方,可大姐姐让阿茫给南张送信儿,却半字未提,这是为何?”

“莫大少爷能提醒我,肯定是得了确切消息,既是谢世子能埋伏一处,那便能埋伏第二处,就算我在信中提及,提醒南张让毛去不到‘三生忘川’茫围之地,能避得了一处,却避不了第二处。”夜十一平静缓慢地回着,“那么,我除了见招拆招之外,还能有更好的法子么?”

故她没提,半点儿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