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道:“这里一年能打多少这种小鱼啊。”
“问题是没人要这种鱼,现在天气还能晒些鱼干,再过些天鱼只能当天抓当天吃,鱼干都晒不了,不过呢这种小鱼别看个头小,营养不比大鱼差,少主手下产业多,可以少少的采购些来,反正比粮食都便宜,一天收个一两千斤不费劲。”
“什么价格?”
“一文钱三斤,便宜吧。”阮英道。
朱明也笑了,现在旱情和蝗虫双重问题,粮食价格猛涨,最便宜的高粱米都贵了一倍。
朱明计算了一下步兵武装队一天三百斤,水上武装队虽然也有一百人但是不用给他们送鱼。铁器坊、木器坊每天三百斤,庄上干农活的长工每天三百斤,如此一来每天小鱼就消耗九百斤。
“每天小鱼收购九百斤,记得一定要鲜活的,不能吃坏了人。大鱼多收草鱼,用不了可以暂时放养在网箱里。”朱明道。
阮英很高兴,没想到朱明那么爽快就答应了。
很快小船上岸,来到了孔家村,孔家村的族长是个老者,六十多岁了。看到阮英来拜访老远就问:“阮老弟,我们村能小鱼能收购不。”
阮英道:“这是我家庄子,朱明。他已经同意每天收购九百斤小鱼了。”
这老者一翻感谢,如此一来也算是是给村里留了个活路。老者安排杀下蛋的大鹅,要留朱明阮英吃饭,朱明自是不让,一只大鹅对农户人家是笔不小的财富。
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打架吵闹的声音,老者脸色一变,道:“坏了,出事了,那帮人又来了,快敲锣喊人。”
老者的儿子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拿出锣来就敲,老者拿了根木棍就出去了。朱明阮英跟着,沿着村中小路前走不多远,前面一个青砖红瓦的院落,门口处正大声吵吵嗯,二十多个黑衣的汉子,挎着腰刀,手里拿着棍子,一个个凶神恶煞的,为首的一人光头没戴着帽子,劲装的上衣没系扣子,胸膛上纹着一只猛虎下山。
这汉子抓着一个五十多岁村民的衣领从院子里拉了出来,后面一个几个女人哭号的声音,村里陆续出来了七八十号人,有老年人和妇女,一个个拿着棍子,但是没人敢上前,族长命人前去也无济于事,村里每年轻人,最年轻的也是四十多岁的了。再有就是妇女和孩子。
朱明问了情况,原来被打的那人有个儿子叫孔烈,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早年跑海商赚了数千贯的银子,后来从青州到辽国跑海商的时候被登州水师给抓住了,钱货全没了。最近从陈县借钱,往青州贩卖瓷器,结果碰到了清风山的土匪,货自然是没了。陈县的债主自然上门逼债了。
“住手。”朱明大喝一声,吓了那个大光头一跳。
那人一看朱明长的高大威猛,背上弓箭,手拿长毛,也不敢太过放肆。
“什么事情。”大光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