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朱元璋如果知道自己驾崩才三十,皇帝的绝对权力就被打破,而且不是因为宣宗昏庸无能,而是因为想偷懒,朱元璋肯定能被气的诈尸。
明王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一统的王朝。
对于这个朝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残忍嗜杀;后续皇帝中劣迹者多,明武宗的荒烂;嘉靖皇帝的炼丹成仙;历皇帝二十不上朝理政;熹宗皇帝爱好木工,信用大宦官魏忠贤;崇祯皇帝的多疑猜忌;就是开启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也酷爱斗蟋蟀。
高压残酷的特务统治,特务机关数量之多,是历朝之最,诸如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末大宦官魏忠贤对东林党的残酷清洗。
仔细盘点历史,明王朝是被严重误读,甚至是蓄意拉黑的朝代。
真实的是这样的,是推翻元朝的异族统治,代元而起,两宋之后强悍的中华汉族王朝。
的统治延续276,如果不把东西两汉、南北两宋相加,是历史上存在时间仅次于唐朝的第二个中华汉族大一统朝代。
统治疆域广大,一改中华汉族自南北两宋时时被外族威胁,偏安一隅的窘境,从建国开始就以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南征北讨,扭转了中华汉族自两宋以来羸弱的对外战争形势。
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从朱元璋开始,正式取消宰相制,而代之以内阁,这套系统后来被英法等国家效法,其内阁首辅就是后来这些国家首相的雏形。
遇到重大决策,单个部门不能决定,必须要在皇帝面前进行廷议。
正是这套系统确保了在多位皇帝不太勤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国家行政官僚体系的基本运作。
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
末,除却固有农耕经济外,东南沿海已有各类手工作坊,大作坊主雇佣的工人甚至多达千人。
如果再多支撑五十,历史发展将会大不同。
是中华汉族建立的最有骨气的王朝,从立国始,到终,始终不曾与外族签订城下之盟,不主动乞和,对待外敌,的态度自始至终就是战斗到底。
在中叶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时,瓦剌部围困京师,并手握前皇帝人质,都不曾使明王朝屈服。最后在的打击下,最终解围而去,并归还了皇帝人质。
这一点无论是我们讴歌的强汉盛唐都不曾做到,白登之围和突厥铁骑的耻辱,也是强汉盛唐在经过初期的巩固发展之后才得以洗刷的。
的藩属国众多,在海外有强大的影响力。对外,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实际仲裁者。历间,统一的丰臣秀吉大举侵犯朝鲜,但洞若观火,识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只是后续图谋的跳板。
尽管当时国内困难重重,历皇帝最终仍然决定出兵朝鲜,将人赶回了本土。
有着历史上除去春秋战国以来最为思想文化。
思想界大家众多,思想开放。
终明一代,先后出现明、王廷相、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等大家,这些人各成流派,又相互综合,将思想文化推向新的。
这样的,究竟又是被怎样误读和拉黑的。
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代明而起的的蓄意丑化。
满清是取代入关确立统治的,为巩固自身统治,彻底断绝广大汉族百姓复兴的希望,在民俗、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有预谋,有系统的大量删除、丑化工作。民俗方面,强迫汉人蓄留满族发式,发布臭名昭著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思想文化方面,大力钳制禁锢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随意指摘文学作品中的一字一句,使文学创作成为读书人的畏途,使学术自由受到极端限制,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
读书了逃避文字狱的风险,不再去关心政治、经济、科学发展,只是一味埋头八股文,导致思想僵化,科技倒退。
特别是在乾隆间,满清借修纂四库全书之际,对文化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浩劫,将对满清统治不满,不利的,对明代进行缅怀的书籍进行焚毁和篡改,实际上是对历朝文化典籍的一次阉割。
政府召集御用文人花费百时间修明史,将历史按照自身意愿加以篡改和删除,致使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和真正的史实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后世的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正面描写满清的作品,诸如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而对明王朝少有正面描写。
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杀,整顿吏治,充其量只是上层权利分配的又一次洗牌而已,得到实惠的是下层百姓;被人诟病的几个皇帝的行为乖张,并影响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决策和判断,皇帝突出的特点是普遍大事不糊涂。
历间著名的三大征也是在历的亲自决定下进行的;大奸大恶的魏忠贤的是政治对手东林党人,的残酷性决定了双方只能以死相搏。
但比较魏忠贤和所谓清流的东林党的执政业绩,魏忠贤执政期间,国事可控,对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外任用非自己一党的孙承宗等人,对后金采取攻势;而东林党人上台后,国事尽坏,不可收拾;所谓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关更多是妖魔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