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4 韦家庄港挂牌】

明鹿鼎记 轩樟 7619 字 9个月前

欧洲封建领主虽掌握土地却缺乏对市民阶层的控制,封建关系较为松散。

中国广大自耕农民以自产谋生又极度贫困,既缺乏消费欲,又没有购买力,消费市场无法形成。

欧洲广大城市平民没有土地以经商或手工业为生,购买日常商品是生活必须,有利于市场形成。

中国消费品生产主要面向高级消费,丝绸、金银加工、高档瓷器等基本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市场范围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有限。

欧洲商品生产服务对象广泛,棉纺、毛纺、制铁等大多是广大群众的日常消费,市场范围大且稳定,资本主义发展后劲实足。

中国国内市场低靡商人普遍缺乏资本无力开展对外经营,小农经济倚赖土地没有海上开拓的欲望,具体表现即闭关自守。

欧洲市场活跃资本运作通畅,财富的扩张必须继续扩大消费,同时急需劳动力与资源,对外扩张事在必行,具体表现即组织航海拓展殖民地。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江南地区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

欧洲十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有长足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韦宝看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但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在欧洲资本主义却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进一步导致了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

所以,现在最让韦宝焦躁的是,他确定自己种下的是啥种子,只是不确定这颗种子长出来的树,会是啥样的?

韦公子最担心的是长出歪脖子树。

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更新迭代的原动力来自于自由自发秩序。

所以,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自由的市场经济。

大家在自由博弈的时候不断的完善游戏规则,这就是自发秩序。

吴襄一怔,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听韦宝这么说,感觉迷惘,也不知道韦宝为什么忽然跟自己谈这些?

韦宝的话是当众说出来的,不光是吴襄,其实包括罗三愣子、刘春石、范大脑袋、范晓琳、王秋雅和徐蕊等韦宝身边的人,也从来没有听韦宝谈过‘资本主义’。

“大明的上上下下治理,已经数百年了,一直国泰民安,怎么?韦公子还想将你这韦家庄弄的跟大明其他地方不一样吗?”吴襄道。

韦宝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他很清楚,如果有人妄图一开始就设计一套完美的游戏方案,然后让大家参与,这种做法肯定都是不靠谱的。

就像是踢足球打篮球,可能一开始没有那么多规矩,就两边人抢球玩,然后一边一个球门,一边一个篮框这种,慢慢的会有禁区呀,三分线这些,然后慢慢又会有走步犯规,手球犯规,点球,罚两分球这些规则。

反正任何一个事情,都有自己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靠人去强行的,一步到位的让其他接受,很难,其他人接受也得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只有经过游戏的参与者在游戏当中才能发现不合理之处,然后不断加以完善。

韦宝之所以当众说出来,毫不避讳,是因为他已经有一定的自保能力,想借着吴襄来韦家庄‘找事’的这么个机会,试探一下自己的先进想法,会对吴襄造成怎么样的冲击?

韦宝也不管吴襄能不能听懂资本主义是啥意思,接着道:“大明朝确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很发达、甚至出现了具有品牌效应的商品。比如时大彬的紫砂壶、张鸣歧的手炉、江千里的螺钿等。但咱们大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说也是害了大明朝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市场经济、而现在的制度是封建社会制度,流通货币是白银。白银的量有限,市场一旦膨胀起来是无限的。制度跟不上形式,货币流通跟不上市场增长。从万历朝,明朝开始走向衰落。没有制度保证和思想基础的资本主义萌芽,不过是无根之水,发展不到哪去。对于封建官僚们来说,商人们只是群可以一次接一次剪羊毛的肥羊,而那些商人们则有着根深蒂固埋在骨子里的小农思维。”

“韦宝,你怎么敢胡说八道?谁说我们大明从万历朝走向衰落了?你这话是大逆不道!”吴三凤像是触动了某根神经,很是興奋的跳起来驳斥韦宝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言论。别的他没有听懂,他就听到了一句韦宝说大明不好的话。

“你若觉得这句话是大逆不道,随时可以到外面去宣扬,也可以到衙门去告,我想没有眼瞎,没有耳聋,不是见识太少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实吧?”韦宝一脸平静的与吴三凤说道理。

现在的韦宝,已经越来越会隐藏内心的情绪,泼妇一般的撒野打骂,已经很少出现在韦宝的行为中。

吴三凤是没有多少墨水的草包,真的说起道理来,自然不是韦宝的对手,怒不可遏道:“我自然会告你!走到哪里,也不能说万历陛下手里,大明朝走向衰落这种话!”

韦宝觉得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元素在于分权,人民亦或商人有一定的权利,商人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整个社会具备契约精神。

资本主义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即便国家没有钱,也可以是资本主义。

而以明朝的集权的家天下,整个王朝再有钱也跟资本主义不沾边。

作为农耕文明,华夏的文化历来都是重农抑商。

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极低,是下等人,在某些年代,商人的地位跟囚犯是差不多。

在明朝,确实出现了一些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但是,在家天下的体制下,商人自己也是皇帝的私有财产,他们的财富没有保障。

沈万三富可敌国,但朱元璋一句话他就立马失去一切,包括生命。

“让他说下去,闲谈一下,不必过于较真。”吴襄倒是对韦宝的话很感兴趣,他是正宗的生意人,披着官皮的生意人,所以,韦宝说的很多词汇,吴襄虽然没有听过,觉得新鲜,一时半会无法理解,但是韦宝说话的大意,他是能体会到的。

“开几家染房,雇几个干活的就资本主义萌芽了,这太儿戏。资本主义想产生,就必须有那个土壤,尊重商人尊重财富的文化。没有国家与民族的概念,也就没有什么保卫国家、捍卫民族独立的想法,天下是能者居之,谁能打就是谁的。在老百姓眼里,只是一群人在打另外一群人,谁打赢了,谁能给一条活路,谁的税收的少,就帮谁。”韦宝说完,盯着吴襄看,要看吴襄是什么反应。

吴襄掀开车帘,平淡的看了韦宝一眼,然后下车,并未答话。

让韦宝意外的是,大大的豪华马车中还有吴三凤、吴三辅、吴雪霞和吴三桂。

韦宝没有想到吴襄把几个子女都带来了。看着明艳动人的吴雪霞,韦宝心中一凸,但此时人多,且吴襄在场,他并没有造次,没有盯着美女看。

吴三辅率先叫了声韦公子。

韦宝冲吴三辅点头微笑:“三辅大哥。”

“韦公子不必多礼。我只问你,我身为卫指挥使司官员,来你们这里,不为过吧?你们这是归卫指挥使司管吧?”吴襄开门见山的问道。

韦宝一汗,不知道吴襄想说什么,顺着对方的话答道:“吴大人想什么时候来都行,我们韦家庄人当扫榻相迎。”

“呵呵,好,我现在正式告诉你,韦家庄港由卫指挥使司接手管理了,为了防止有不法之徒利用这处渔港,我让一支小旗驻扎在港口。”吴襄道。

韦宝身边众人闻言一怔,这里要驻军?虽然吴襄只说驻扎一支小旗,但那也是军队啊!这里并非战略要冲,从来没有驻防过军队的,而且都是农户,又不是军户,有必要驻军吗?这明显就是来夺港口的!

吴襄见韦宝不说话,笑道:“韦公子,没有什么吧?”

“没什么,没什么,能有什么?”韦宝打个哈哈,强忍着要发火的情绪。自己搞了这么久的建设,港口虽然没有达到近现代海港的标准,但是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即便是镇远舰这种级别的大船停泊,起运也毫无问题,自己花了多少纹银,花了多少人力物力?现在皇帝亲赐的匾额也有了,港口的雏形也有了,你来摘桃子?

韦宝算是又一次充分领略到了,啥叫强取豪夺。

“爹,何必问他一个小子?卫指挥使司想在哪里驻军就在哪里驻军,我不信有人敢把朝廷的大军怎么样!”吴三凤冷笑一声,“今天让我来就足矣。”

事实上,吴襄本来是想让吴三凤一个人来的。

吴三辅是听说要来韦家庄,所以想同来,来找韦宝玩。

吴雪霞是跟着吴三辅来,吴三桂是跟着吴雪霞来。

吴襄这趟来并不是来打架,不是来动武,而是以势压人,所以干脆同意让他们都来,倒是显得像是阖家出游,不必弄得太正式,一副完全没有将韦家庄和韦家庄港放在眼里的态度。

老谋深算的吴襄知道,很多时候,越是轻描淡写,效果越好,尤其是对于平民百姓身份的韦宝这种人。

总结了前一段与韦宝斗的得失后,吴襄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自己能拉来的靠山是祖大寿。

而韦宝能拉来的靠山,就搞不清楚了,好像韦宝认识不少人,而且越来越厉害,连司礼监的涂文辅大太监都能来辽西给他撑腰。

吴襄觉得,考背后势力博弈,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自己身为卫指挥使司的第二大官员,对付一个平民小子,何必找这个找那个?自己一个人就完全有能力玩死韦宝,所以,这次只带了很少的人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果然,韦宝一点招都没有。这么爽快的就直接答应了。

“成天在城里待着也是无趣,有机会出来走走,看看山中风光,挺不错的。”吴襄呵呵一笑,斜睨了一眼韦宝:“韦公子,是不是?”

“是啊,乡里空气好。”韦宝笑道:“吴大人肯来我们韦家庄,这是我们的荣幸,正好,我们要去为韦家庄港挂牌,吴大人亲自到场,更是添彩,不知吴大人肯否一起去?然后在我们韦家庄好好住个几天,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吴襄没有想到韦宝的城府练就的这么深了,自己是来给他下‘钉子’,上‘眼药’的,他却好似完全不在乎,反而邀请自己多玩几天?

看了看韦家府邸高大的城墙,豪华雄伟的门楼正中间是韦府两个大字,红色的底蕴,金黄色的大字,格外大气。

吴襄暗忖,这韦府简直比自己的吴府要气派百倍,这小家伙,这是在乡里当上土皇帝了!

“呵呵,好啊,既然韦公子如此盛情邀请,我就在你们金山里多住两日,上回在金山里过夜,还是好几年前呢,当时我家雪霞尚且年纪幼小,还不记事。”吴襄笑呵呵的,居然也一口答应下来。他这趟来,本来就是调整了策略,重新将这一片的四个里看成是与山海卫卫指挥使司管辖下的其他里一样的地方,没有再因为韦宝的崛起,乡里人事权力的变更,而将金山里看的有所不同。

作为地方官,在本地乡下过夜不是很正常的嘛,多玩几日,显得老子毫不在乎,毫不惧怕你敢把我怎么样!

吴襄今天来,就是要用官场权势和气势压倒韦宝的。

既然在制度之外,无法拿韦宝怎么样,吴襄遂决定,完全将韦宝拉入制度内。

在大明的权力体制内,韦宝这种秀才,只是个边缘人,毫无分量。

吴襄跟韦宝寒暄几句之后,又同韦宝这边的认识的几个人打个招呼,对李成楝说几句话。

吴襄和李成楝已经见过几次面,知道李成楝是韦宝的义兄。

韦宝身边众人又是一阵惊讶,大家也都没有想到吴襄居然会这么爽快的答应在本地多住几天。

“吴大人每回来,都是住在我家,这次还住我家吧?正好多向吴大人多讨教。”韦宝身后的赵克虎道。

赵克虎和吴襄之间的交情其实也很一般,以前交往,也只不过是作为本地里正和上面的官员之间的交往罢了。

赵克虎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显得自己还是本地的里正,为韦宝充当挡箭牌呢,生怕吴襄留下是有什么目的,借机找韦宝的麻烦。

“不用,你们这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几个虽然在黄册上仍然是本地的里正,可这周围的四个里的人和土地,已经尽归韦公子所有,该是韦公子最大,我以后有什么事情,便找韦公子便是,正好这趟来,多与韦公子谈一谈本地的治理。”吴襄微笑道:“既然韦公子盛情相邀,我便住一住这比我们吴府还奢华百倍的豪华宅院吧!”

赵克虎、白鹏赋和侯力行等里正都是很精明的人,一听吴襄这么说,就知道吴襄是要重新在本地揪出一个领头的,省得这么大一片地方,有什么事,不好找人。

当然,这么做的话,出了事,就是要让韦宝扛。吴襄并不是要扶持韦宝的地位。

“吴大人肯住我们这里,我们荣幸的很,只是本地仍然是赵里正,白里正、侯里正他们管事的。”韦达康急忙说话:“我们家小宝年纪还小,虽然赚了一点点银子,但是在本地不算啥,没有道理由一个孩子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