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雅回头道:“我得去看看公子在哪个榜单呀。”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不怕别人吃你豆腐啊?”韦宝在王秋雅的挺翘的美臋上捏了一把。
王秋雅顿时羞得粉脸绯红,不再挤进去了,轻声对韦宝道:“除了你,谁要吃我豆腐?”
韦宝的视线搜索一圈,看见了高高瘦瘦的郑忠飞,用嘴巴一努:“你若挤到他的身边,他绝对吃。”
王秋雅并没有看见郑忠飞,但郑忠飞的个子不但高,而且头型扁扁的,不像韦宝的脑袋这么完美,所以在人群中显得很显眼,现在经过韦宝嘴巴一指,自然看见了。
王秋雅红着粉脸,白了韦宝一眼,轻声道:“说了跟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公子再这般说,不是放不下,就是故意埋汰我。”
韦宝呵呵一下坏笑:“那你去吧!”
“才不去呢,人家为你担心才去看榜单,你还这般说。”王秋雅翘了翘红润润的小嘴,靠在韦宝身边,一副她也不关心了的样子。
“可惜没有带望远镜来。”韦宝笑着估摸道:“等一会吧,这些人就是一会急,用不了一炷香功夫,大部分就能散了。”
王秋雅嗯了一声,却还是垫着脚,努力想从外围,远远找到韦宝的名字。
林文彪过来询问:“公子,我让人进去找公子的名字了。”
王秋雅闻言,粉脸又一红,暗忖韦宝好坏,明明已经派人去看了,还来調戏自己。
韦宝却笑道:“等一会也没有什么,你们啊。”
“公子必然高中的!”林文彪讨好道。
韦宝淡然一笑,没有回应。
吴府的下人已经找到了吴三桂的名字,真的如吴雪霞此前预料的,吴三桂的名字在丙榜。
甲乙丙丁四个榜单,甲榜的人数最少,通常就两三个,乙榜五六个。能上甲榜和乙榜,至少是前十名的人,也意味着通过了本次县试,获得了童生的资格。
丙榜的人数和丁榜的人数大致相等,虽然都是没有通过科考,却还是要分成绩高下的,好让落榜的学子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在众多考生当中,到底在哪个等级。
“我就说三桂至少是丙榜吧?”吴雪霞平静的听完下人的汇报,接着问道:“找到韦宝的名字了吗?”
“没看见,我再去看!”下人答道。
“不用看了,我看见了!”吴三辅拿着个单筒远视镜,虽然不如韦宝的望远镜那么厉害,但是这个时代明朝的航海,已经有这种早起望远镜了!具体是欧洲人先发明,还是大明先发明,也无从考证,反正已经有了。
“韦宝考的怎么样?在哪个榜单?”
听闻吴三辅这么说,他身边的吴雪霞和几名公子哥异口同声问道。
吴三辅吸口气,放下了望远镜,看向众人。
“你倒是快说啊!”汪东明忍不住催促道。
“甲榜,第二名!”吴三辅其实看好韦宝能过县试,因为听韦宝谈吐,感觉韦宝不是不学无术的草包,而且平时看韦宝挺努力的,但他以为韦宝顶多能闹个乙榜就不错了,却没有想到韦宝能上甲榜?
这次的甲榜只有三个人上榜。
“甲榜第二名?”吴三桂皱眉道:“这怎么可能?他作弊了吧?”
除了吴三桂说韦宝作弊,其他的公子哥们倒是并没有这么说,因为大明科考就是以严格著称的,众目睽睽之下,哪里有作弊的机会?批改试卷的都是临近州府随即抽取出来的提学官和夫子组成,几乎不存在串通作弊修改考卷的机会。
吴雪霞没有说话,她其实内心深处跟吴三辅差不多看法,也是认为韦宝有上乙榜的实力,也就是介于能上乙榜和不能上乙榜之间吧,却没有想到韦宝居然能上甲榜。
吴雪霞看了韦宝一眼,韦宝也正好在偷看吴雪霞,两个人的目光一触,吴雪霞粉脸立刻一红,快速的扭过身子不再看韦宝。
韦宝只这么一眼,便笑了:“这次我过了!”
“公子过了?林文彪的人还没有回来说看到的结果呢,公子这么肯定么?”王秋雅好奇道。
韦宝呵呵一笑,轻声道:“我说过了就过了!要不然咱俩打个赌?你要是输了,把胸给我吃一口吧?”
王秋雅没有想到公子忽然这般孟浪,红着脸轻啐一下,没有搭韦宝这话。
“公子,中了!中了!甲榜第二名!”林文彪不一会便飞奔过来,并平时说话的音量大很多。
韦宝一怔,噗的一下子笑出声来,他看吴雪霞的表情,就猜到自己必定是中了,只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上甲榜?还能得第二名?这不容易啊。
“恭喜公子了。”王秋雅欢天喜地的笑着拍了一下手,没有想到刘春石花了十多年才做到的事情,公子只十几日功夫便做到了?很是为韦宝感到高兴。
“第一名是谁?”韦宝很快便平静下来,他只要能过关就行,其实具体能拿啥名次,他并不在意,这又不是金榜题名,殿试最后的三名,分状元、榜眼、探花,这是很影响进入仕途的高低的,县试就无所谓了。
不过出于正常人都有的八卦心理,韦宝还是问道。
“是公子的一个熟人。”林文彪说着便敛去了笑容:“公子一定想不到。”
“是林文彪!?”韦宝此时正巧看见在榜单前面的郑忠飞举着右拳高高跃起。
“咦?公子怎么知道的?”林文彪道:“正是他。”
王秋雅向榜单方向看去,也看见了郑忠飞正兴高采烈的向对他庆祝的一帮学子们说着客气话。
“回去吧,还得准备明日的府试。”韦宝没有回答林文彪。
王秋雅温柔的嗯了一声。
韦宝又忍不住調戏王秋雅:“听闻郑忠飞拿第一,你觉得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啊?关我什么事?”王秋雅正色道:“公子,别说他了。”
韦宝呵呵一笑,心里有点不爽,谁拿第一,他可能都没有什么感觉,唯独郑忠飞除外,韦宝没有想到,这郑忠飞被他弄了一次之后,居然开窍了?
其实韦宝并没有削弱郑忠飞家的实力,他们得到了大批银子,在山海关做些小生意,仍然属于中型地主。
但郑忠飞在离开金山里之后,毕竟觉得面子上受到了伤害,在山海关他算什么啊?即便是去书院读书,他也只能去普通学舍,而无法与吴二公子和吴小公子这些正宗的世家子弟一个学舍就学。
这些都让年近三十的郑忠飞开始觉醒,开始检视自己此前的人生,可以说,是韦宝给了郑忠飞一个发奋的契机。
韦宝和王秋雅都能想通此节,王秋雅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不希望公子再对她和郑忠飞产生什么误会。
而韦宝就有点不舒服了,毕竟是一个被自己挫败过的对手,却没有想到人家不但没有消沉,反而在另外一个战场崛起了,这就有点膈应人了。
先给众人打了预防针,防止发生地域差,地域冲突,地域不和睦之后,韦宝又谈了谈海军军官的培养问题。
韦宝希望的海军军官的培养,除了要遵循军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规律,还需着眼海军作为战略性、综合性军种的特点,不断与时俱进。
韦宝觉得技术高度密集的海军武器装备,要求海军军官首先应是技术专家。
所以,军工署的人也一起列席开会。
熟悉海洋、热爱海洋是对海军军官的基本要求。
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促使海上军事力量的出现,海上军事力量展现出来的威慑和实战价值,使得海军成为一个在海上行动和作战的独立军种。
海洋是海军的主要活动空间,海军的军种、文化传统和其他所有特质,都是由“海洋”这一独特的地理和水文气象环境决定的,也是海军与其他军兵种有较大区别的根源所在,并在海军官兵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有着鲜明的体现。
应通过学习、研究和长期艰苦的海上训练、执勤,将海洋意识、海权意识融入到海军军官的血脉中。
这不仅是海军和军事教育体系的责任、任务,还需要以军事战略为牵引,以民族海洋意识和公众海洋文化为支撑,从而保证海军军官培养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技术高度密集的海军武器装备,要求海军军官首先应是技术专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娴熟的相关专业技能和丰富的装备使用经验。
舰艇是海军官兵的海上住所,武器装备与人合为一体,舰艇离开码头即意味着投入战斗,因此,正确操作舰艇是海军官兵的第一要务,是执行任何任务的前提。
从风帆海军发展到蒸汽海军,这是未来的方向!
技术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一直是培养海军军官的最重要内容。
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海军的战斗力,所以拥有高技术水平是海军的不懈追求。
海军武器装备种类型号庞杂,涵盖所有科技领域,升级换代很快,几乎所有武器装备都有海基型号,前沿科技在海军武器装备上往往最早、最多地得到应用。
因此,更新、提升海军军官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长期存在,而且很迫切。
将技术素养转变为战法创新应被视作海军军官的职业精神。
海上作战样式的发展和转变,是由技术驱动和牵引的。
新锐海军得以战胜老牌海军,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进步创造的条件。
海军军官必须具备优秀的战略和战术素养、强大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海军军官还应具备高超的指挥艺术。
战斗是海军的根本职能和存在依据,海上军事斗争主要是对抗双方海军军官之间的较量。
基于海上战争的残酷性和海洋环境的极端恶劣,海军军官必须具备优秀的战略和战术素养、过硬的战斗精神和作风、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强大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此外,还应具备近乎本能的战斗灵感,能够在多变、复杂、难以预测的海上战场态势和条件下,作出正确、出敌意料的方案和决策。
海军军官应将平时的训练作为首要任务。平时的训练水平决定了战时的作战能力,这就要求,海军军官对自身部门的训练和所参加战斗编组的集体训练负有首要责任。
同时,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和指挥艺术。
海军军官应牢固树立系统化和体系化训练的思想。
海军军官还应具备法律、民事和外交等方面的知识。
在海上、岛屿和沿岸的陆上,越来越多地要与非军用船舶、各种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接触,处置一些民事问题或突发性事件,这些任务的执行效果往往会造成重大的地缘影响。
为此,海军军官应了解各方势力,通晓其语言、宗教、种族、风俗和文化。
张弘、洪升、陈勋、林福和李俊臣等人听韦公子这么说,才知道韦家庄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法则》?
虽然用的是《法则》这么一个隐晦的称呼,但傻子一听也知道这就是这个地方的律法了,大明作为朝廷,才有大明律,你一个小小的地方,也需要自己的律法?
众人对于韦家庄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都暗忖韦公子这哪里是一个地方的土财主啊?这是已经在暗中秘密发展自己的‘官府’了呀?
惊讶之余,几个人更加明白建立海军训练学堂和创建海卫队的重要性了,均感觉热血沸腾。
“公子,该回永平府了,今天中午开榜,如果过了的话,明日还得早起赶考。”范晓琳这个时候过来,在韦宝的耳边轻声提醒道。
韦宝正和一帮人谈构建海军训练学堂,培训培养海军军官的事情而谈的起劲,这才想到还要赶回永平府,嗯了一声,对众人道:“大致方向就这样,我还有些事情,具体怎么做,你们就大胆的去做,遇到不同想法起纷争的时候,大家尽量心平静气的商量。”
“是,公子。”
“公子去忙吧,我们会尽力而为。”
一帮人急忙恭敬道。
韦宝微微一笑,带着范晓琳、王秋雅和几名贴身随扈离开了码头。
“现在有多少粮草了?能够用多久?”韦宝问范晓琳。
“除去公子答应给颜思齐他们带走的50石粮草,这次总共能收入910多石粮草,加上我们之前还剩余的一点,将近1100石粮草左右,应付两个月,绰绰有余。只要能渡过这两个月,到时候天气已经炎热,粮荒便算是渡过了。”范晓琳欣喜答道。
韦宝明白范晓琳的意思,到时候可以捕鱼,可以打猎,但那还是不够的,只能说保证人不饿死罢了。一般农民造反的高爆发期都在冬季,因为冬季是实在找不到什么东西能充饥,连树皮都找不到!
春夏秋则不存在这种困扰。
但是自己手下都是干活,有工作的人啊,而且大都是重体力劳动,没有粮食,人哪里有力气做事?军队没有力气,也没有办法正常训练。
“现在只能说基本解决了粮荒,但并没有完全解决缺粮的问题!”韦宝道:“你们后勤这边还是要精打细算,另外,忙完这段科考,我要想办法再次出去海外贸易!这回咱们有了自己的船队,就不用别人牵线了,可以直接出海进行贸易!”
韦宝一直有出海贸易的想法,他的首要目标就是附近的朝鲜!
不光是粮食问题,还有铜铁材料,炼钢所需大量铁矿,这些都是大明禁止开采的,明目张胆的在本地开矿肯定不行,即便隔绝了本地与外间的联系,也无法防备有人进来‘查看’。像是官府的人要进来,有正当理由的话,无法拒绝的,除非公然造反。
所以,军舰湾只能作为开办炼钢厂的地方。材料还是需要从外地弄来。
范晓琳嗯了一声:“知道了,公子。”却暗忖你知道自己能考中啊?
即便是对韦宝很崇拜了的范晓琳,她也并不看好韦公子在科举的路上能走多远。
韦宝看了看范晓琳,微微一笑:“你怎么也不祝我科考顺利啊?你看样子,不希望我考中吗?”
“没有没有,我自然希望公子高中,最好能一举夺秀才!”范晓琳急忙陪笑道:“公子这么聪明,肯定可以啦。”
韦宝笑了笑,策马前进。
到了本甲,韦宝和王秋雅换乘马车,在一群贴身随扈的扈从下,前往永平府。
韦宝没有心思看书两次拿起朱元璋的《大诰》,都是看了没有几分钟便放下,看着窗外的风景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