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 哥不是天生要强哥是天生强大】

明鹿鼎记 轩樟 9877 字 9个月前

而且,他十分看重给其他海盗头目制造的影响和自己在这帮头目心中留下的印象!

银子可以再赚!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扭转了。

一个小气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不成气候的。

韦宝深深懂得这一点,有时候检讨自己在现代的所作所为,唯一让他赶到不满的就是自己时常处事不够大方,气量不够。

“韦公子!真的不用这么多,我们手头还有一些银子,只要能顺利抵达琉球,能迁移个两三千人汉人过去,便能在琉球站稳脚跟,只要在琉球站稳脚跟,以后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发展,公子给再多的银子也只能用于一时。况且公子手头也紧。”颜思齐动情的体谅韦宝。虽然两个人只是初次见面,而且还不过是一个时辰的紧凑时间,却像是认识了很久的莫逆之交。

听颜思齐这么说,韦宝更加不依:“不行!我既然是你们的恩主,我做出的决定,决不能更改!你们去陌生的地方,又是未开发的不毛之地,更需要银子!要是碰到难事,连个凑款的地方都没有,我们这里离这么远,到时候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我想给你们送银子也不方便,这次就带上吧!如果以后发展的好,再还我便是了。”

韦宝手下的管事们,和颜思齐手下的海盗头目们诧异的看着他二人,真没有想到刚才还差点你死我活拼杀的两边大佬,此刻居然像是亲人一般你推我让?

不过,这个场面让大家都觉得窝心,暗忖如果刚才真的打起来,只怕这片海滩,此时已经是尸横遍地了,双方加起来,死伤五六千是极有可能的。

颜思齐见韦宝端出了恩主的架子,只得道:“既然韦公子如此说了,我们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但我颜思齐立誓为证!一年之内,至少回报韦公子两万两纹银!”

韦宝笑道:“我给你们银子,就等于将银子从自己的左边口袋装入右边口袋,听你这么说,倒好像我是在跟你做生意房贷一样,不用急着立誓,你们在外面越是发展壮大,我越是欢喜,都用来建设琉球吧!”

颜思齐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年内一定要至少回报韦公子20000两以上的纹银!

韦宝又和众人说笑一阵,在谈笑之间,看着一帮海盗头目一一将他们自己的私人物品取了回去。

韦宝从这帮人的私人物品为判断的出发点,加之颜思齐仔细介绍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

韦宝选出了泉州惠安人张弘,能举五百觔青石,号铁骨张弘。

兴化府莆田县人洪升。

泉州晋江人陈勋,算法精敏,最熟大刀。

林福,字振祖,手足便利,浑号深山猴。

漳州南靖人李俊臣,风流洒脱,甚精钯头,精于船舶制造。

这五个人当中的前四个人擅长海战,身经百战,都是带队出海的好人选。

李俊臣是技术好手,是这帮人当中最擅长大船制造的,这在这个年代,是绝对的稀缺人才!

韦宝选中李俊臣的时候,颜思齐都有些舍不得,最后还是豪迈的忍痛割爱了。

“公子,李俊臣的造船技术,我可以说,放眼整个大明,都是这个!”颜思齐向韦宝竖起了大拇指:“公子真是慧眼识人!只看一看众人的包袱物品,便知道大家有没有本事?真乃神人也。”

韦宝笑道:“我也不是神仙,我看大家的物品,是看有没有带书,好看书的人,至少说明识文断字。其次看大家看的是啥书,便能大概知道个人的喜好。这么多人当中,本来带了书的人就不多,这位李俊臣兄弟又是唯一带了各种造船书籍的人,可见他喜欢这个。一个人一旦喜欢说明,即便不一定擅长,至少也能算懂行,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才。”

颜思齐点头道:“他们五个能跟在公子身边,一定会比我们其他人更有造化的。”

韦宝笑道:“个人有个人的造化,这种命理上的事儿,谁也说不好,我只能保证以诚相待。好了,诸位都写下效忠词吧!以后你们就都是我天地商号的人了!我们的生意现在虽然还没有做到大明南方去,但是我相信,不用三年,一定能发展过去与你们会师的!”

一众海盗头目一致躬身答应:“是,公子!”

韦宝看向站在一旁,一脸懵逼,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的徐磊建,笑道:“徐管事,多谢你这趟从中牵线啊,否则我怎么能遇到这么多得力人才。”

徐磊建尬笑一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本来是打好了算盘的,他向韦宝要价15000两纹银,而他知道实际的粮食价格大概是八千两纹银左右,他预计那7000两纹银的利润中,颜思齐至少能分给他3500两纹银,就算没有3500两纹银,那3000两纹银总该有吧?就算3000两纹银够呛,1500两纹银总不能再少了吧?

所以徐磊建原先打的称心如意算盘是,这趟牵线,至少从中牟利1500两纹银,这可是天上掉银子,好大的一笔横财呢!

可是现在,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啊?颜思齐这么大的一股海盗,居然成了韦公子的手下人?这笔生意,到底算是成了,还是算没成呢?

而且,徐磊建原先是向颜思齐要银子的,现在则变成了要向买方韦公子要银子,要是让韦公子知道他漫天要价,整整比黑市的价格还要的高出一倍,那以韦公子的势力,还能让自己讨了好去?

韦宝见徐磊建一脸尴尬,笑道:“怎么了?你放心,我知道你原先是想从颜思齐他们那边收取利润的,现在从我这里收也一样!你原先想要赚取多少银子?我还给你多少银子!”

徐磊建看了看颜思齐,更加觉得尴尬,当着买方和卖方的面,这个时候让自己怎么说啊?若说出自己想赚取1500两纹银,甚至是3000两纹银,3500两纹银,这个数字,在颜思齐这个海盗头目听来,可能不算什么,要是这么对韦公子说,人家买方肯定生气啊,自己加价加的这么高,不是明摆着坑人吗?

韦宝和颜思齐,还有众人见徐磊建此时一副吃了屎的古怪表情,都不由笑了,在场的都是管事级别以上的人,一个个都是聪明人,立时能明白徐磊建在尴尬什么,也能体察徐磊建此时的想法。

“徐管事,你就直接说吧!我韦宝从来不亏待朋友!”韦宝笑道。

“150两纹银,行不行?韦公子?”徐磊建咽了咽口水,说出了一个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会提出来的数字,足足比他预计赚钱的利润少了十分之九!不过,他只是从中牵线,实际上一点本钱也没有出过,纯属是两头的人,都是他找来的,他有个人面成本在其中罢了。这150两纹银的好处费,已经是到顶了,再要往多里说,皮厚如徐磊建,也不太好意思。

韦宝很爽快道:“没有问题,我这就让人拿给你,不过,你也要写一封东西!”

“韦公子?我也要写效忠词吗?我可是有东家的人啊,我又不是海盗。”徐磊建苦着脸道。

韦宝笑道:“不是效忠词,你不用这么紧张,我没有让你背叛你的东家,我要你的写的是保证函!保证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情保密,要知道,向海外购买粮草,这是违反大明律的,事情传出去的话,会有些棘手!”

“这点韦公子尽可放心!这事情,我也是参与其中的,自然不会对任何人说,连我底下的几个办事伙计,我都没有告诉他们我最近干什么去了!”徐磊建听韦宝这么说,急忙保证道。

“不信,口说无凭!我这个人,还是比较相信书面的东西。”韦宝寒着脸道。

韦宝对人总是一副笑脸,偶尔稍微板脸,立时便会生出莫大的声威!

徐磊建吓了一跳,见身边呜呜泱泱都是韦宝的手下,哪里敢说半个不字?而且,似乎不写下保证函的话,不但150两搭桥的银子拿不到手,恐怕无法活着离开这里了吧?

徐磊建只得急忙点头:“我写就是了,这个容易。”

韦宝又笑眯眯的瞬间换了面孔,拍了拍徐磊建的肩膀:“有了这个保证函,咱们从此就是栓在一根绳子上的好兄弟了!以后再有什么需要合作的地方,一定不要忘记兄弟啊?”

“一定,一定的,嘿嘿。”徐磊建挤出一副笑脸赔笑道。

颜思齐等人在旁边看的暗暗点头,都暗忖韦公子是真的厉害。本来他们对于韦公子年纪轻轻就掌握了偌大的势力,还心存疑惑呢,现在看见韦公子待人处事的法子,一切都那么缜密细致,面面俱到,手腕更是运用的随心自如,现在才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巧合的,这韦公子,只怕是天生的人精!天生的厉害人物。

只可惜韦公子听不见这帮人的心里话,要不然肯定会告诉他们:哥不是天生要强!哥是天生强大!

“现在先把船上的东西都卸下来,不许遗漏一样,都卸下来!”韦宝对罗三愣子吩咐道。

“是,总裁!”罗三愣子答应一声,喊了工业区的几百人动手卸货。

几百人听闻卸货,兴高采烈的答应一声。

底下人搞不懂上面人太多的事情,反正大佬们让干啥就干啥,这是公子直接下的命令,大家自然乐于照办。

更加上知道能卸货了,便是公子的买卖成了,也不用打打杀杀了,更加高兴。

颜思齐眉头一皱,想要说什么,又强行忍住了。

颜思齐的一伙结义兄弟都是船主,头目,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都无法说什么,看着人家就这么搬自己的东西,很不是滋味。

但现在被分出了500人,再想反抗,似乎都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也没有机会。

颜思齐他们的船上,主要带的就是粮草,却没有2000石那么多,只有960石。

其他的便是一些武器和必备物资,再就是他们个人的生活物品了。

韦宝笑道:“说了会留100石粮草给你们,就一定会留,你们不必担心。还会留一条船给你们!现在你们28个管事,自己将自己的私人物品拿出来,我要看看你们带了什么东西,然后决定留谁。”

“我不能留下!”颜思齐坚决的对韦公子道,这才知道韦公子打的是什么主意,原来是想用查看物品的方式,来选择留哪个人?暗道这韦公子真是鬼的够可以的,这种办法也能想出来?他是这帮人的主心骨,他要是留下,等于全部人都留下了。

其他的海盗头目们也觉得韦公子很聪明,用物品来挑人,这的确是最好的法子了,从一个人的随身物品,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学识,甚至包括才能,比什么方式都直观。

韦宝微微一笑:“放心,不挑你!你现在就可以把你的物品拿出来,然后到一边去写效忠词了。”

韦宝说着对林文彪道:“备桌子和笔墨纸砚!”

林文彪答应一声,赶紧让人去将桌子抬来,准备笔墨纸砚。这里是码头,旁边都是工地,工地上需要记账,这些东西并不缺。

颜思齐郁闷的去收拾自己的物品,然后按照韦公子的要求去写效忠词。

其他的27名头目也一一过来。

“我先说好,我只点选5个人,被我选中的,不管乐意还是不乐意,都要在我手下,不用多说什么。如果不乐意在我手下了,三年之后,可以选择离开,我绝不拦阻,而且赠送1000两纹银作为离别礼物!”韦宝对27名海盗头目道:“但我希望不管我问什么,大家都能如实相告。”

众人都是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的汉子,听韦宝说的这么直接,而且一开口就是1000两纹银的重赏,都怦然心动,应承下来,并答应不管韦宝问什么,一定知无不言,说实话。

韦宝在头目们过来拿东西的时候,跟他们每个人都简单的聊上两句,问一问他们是哪儿的人?都有啥特长?

“请问贵姓?有什么特长吗?”韦宝问的很直接,并不拐弯抹角。

“我叫郑一官,没啥特长。”那人瓮声瓮气道。

韦宝一怔,郑一官?这名字咋这么熟悉?他对郑芝龙知道的比较清楚,但是郑芝龙之前用的这个名字,或者说是他的本名,韦宝倒是比较陌生。

韦宝通过与这个郑芝龙交谈,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猜想这个人八成就是郑芝龙!

郑一官,父郑士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石井为闽南渔村。

郑一官“少落魄”,从小习海事,“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纵,渐流荡逸,失父爱。

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当时中外贸易中心地点之一的广东香山澳(澳门)依附于舅父黄程。

黄程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他留下郑一官在身边做帮手,协助商务。

郑一官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学会经商贸易,到过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

1621年(天启元年),郑芝龙18岁时,与兄弟齐至澳门的舅父黄程处学习经商,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响,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贾斯帕(nis),另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nichosian)。

黄程营商置舶,兴贩东洋,见郑一官能干,天启三年(1623年)谴其附日本平户华侨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侨居长崎。人地生疏,始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后转经商,为其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

郑一官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后寄身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并“以父事之”。

李旦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李旦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获大利。

不久之后,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郑一官还热心学习剑术,认识了“为邑主锻刀剑”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已退隐的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于骏府(今静冈县)献药品,秀忠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

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藩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

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当地诸侯松浦氏优遇,松浦氏为其在平户附近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国迁平户的侨民(一说是泉州驻日本的海商),在日本为田川氏。田川松日本人,系翁昱皇养女,故又称翁氏。田川氏,年方十七,性端淑。成婚翌年,以天启四年(1624年),岁在甲子古历七月十四日辰时,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内巨石以诞,是为长子郑森(幼名福松)。

韦宝跟郑芝龙聊到了这里才知道郑成功这个时候已经出生了,郑森不就是郑成功吗?郑成功此时还留在东瀛!

郑一官追随于日本平户岛的华侨大海盗商人李旦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

1624年初,郑芝龙因李旦推荐,前往澎湖担任荷兰人的翻译及通事,同年初秋荷兰人撤退至台湾南部;由于明朝和荷兰的争执,影响到李旦当时的中日台间的商业利益,因此李旦派郑芝龙亦是李旦介入明朝和荷兰的手段之一。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已是西方海洋经济世界的“超级大国”,天启四年(1624年)1月底,郑一官离开田川氏和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

荷兰人给于这个“来自日本”的通事优厚的待遇,但荷兰人这时正与明军进行军事对峙,双方没有交往,中国商人也不可能与荷兰人交易,开始并没有用郑一官,荷兰占领澎湖舰队司令雷约兹在1624年2月20日发给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的信说:“等候好多时的帆船‘好望号’于1月21日由日本出航,月底到达此地。……我们接纳了来自日本的一名通事,虽然给予优厚待遇,但目前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荷兰人为了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一官也是和荷兰人合作的海贼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

后来担任荷兰第二任台湾长官的德韦特,这时正在澎湖服务,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经过雷约兹司令的批准,我们每天都期望能够在这里集中二、三十艘中国帆船,通事一官被派往北方去截击于俘获一些船只。”

后来荷兰人利用郑一官来执行在台湾海峡截击往马尼拉与西班牙人(当时荷兰人的主要竞争对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