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出品

重返1977 镶黄旗 3994 字 9个月前

于是他只能按照“培训”中教过的应对法子,指了指摆着的那些货,哆哆嗦嗦问出了他这辈子第一句具有实用性的英语“hich?”

嘿,这下还真行,哪女的果然乐了。

马上就指出了草编昆虫、风车,而那老头也指了指石狮子和门墩儿。

“菜刀”一见,马上拿出计算器来,一边指着价签上的价钱,一边往上加,两块,四块,三十,二十五……

可没想到,全白忙活。

当他一递过去计算器,人家这时候反倒一个劲喊“no”了。

老娘们又指了这些东西一遍,直摆手。然后对剩下的东西,才做了一个搂抱的动作。

折腾了老半天,这才闹明白,敢情人家指的这些都是不要的,剩下的才是要的。

好嘛,这开门红的第一笔买卖,居然就碰上个财大气粗的,一下卖了一百六十块外汇券。

只可惜宫灯就挂着的那四具,这买走了一个,不就还剩仨了嘛,挂着可有点不像样啊。

没想到正当“菜刀”收了钱,心里瞎琢磨着,递过商品的时候,那女的突如其来的又是一声“嗷”。

当时惊得他心里又是一个颤悠。

幸好是东西抓稳了,否则当时脱手,非得“飞”老娘们脸上去不可。

等他心神定下来才搞清楚,敢情这老娘们没想到他的东西是有包装盒的,举着大拇指直夸他呢。

瞧这事儿闹得,外国人真他妈没见识,就爱瞎激动啊。这要毁容了,算谁的啊?

至于从此之后,这商亭的买卖基本上就被中断过,过了一小时。

“菜刀”一开始的担心全没了,不但转忧为安,而且都要乐疯了。

因为显而易见,他卖的东西在外国人眼里就是香饽饽,完全不愁卖啊。

价格上大概也合适,老外偶尔皱皱眉,也仍旧会买下来,看来还是不贵。

洪爷果然英明神武,给他们找的新差事再美不过了。

而他们的提成是按定价的百分之二十算。目前为止,属于他们的五十块已经到手了,这一天要这么下来,那得多少外汇券啊?

所以等到十点一刻,几个手下姗姗来迟的时候,“菜刀”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破口大骂了。

“你们他妈傻不傻啊?这耽误的都是自己的钱啊。”

得,看几个小子丧眉耷眼的,别的也甭说了,免得第一天还没干呢,就先伤了士气。

于是他克制着脾气,赶紧把商亭里放置的挂满了缨络串、吉祥结、草蚂蚱、风车、手帕、钱包这些分类商品的货杆子分给手下人,催他们赶紧举着进人群去。

同时更没忘了叮嘱一句,“你们都奔人多的地儿去啊。但千万记住了,让外国人看见你们就行了。不议价、不吆喝、不宰人、买卖自愿,不许惹事!这是上面的命令,听见没有!”

于是在透过五凤楼角檐洒下的阳光里,故宫南门熙熙攘攘的人堆里,很快又出现了几个扛着颜色艳丽的货杆子,手举“sale”标牌的人。

他们穿着时髦,带着墨镜,叼着烟卷,带着计算器,专往外国人的身边蹭。

可偏偏不发一语,只专等外国人主动跟他们搭讪。

就这样,这块每年要接待多得数不清游客的地方,在继“大北照相”推出汽车拍照、三轮摩托车合影的服务项目之后,又多了一道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景。

而他们生意热络的情景,也与故宫国营商店里交易惨淡的状况,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洪衍武对洪禄承的恭维一点不过分。

因为正是有了老爷子十分关键的提点和建议,才避免了经营上的重大失误,也让旅游产品的开发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正途,没有造成无意义的浪费。

金钱尚且好说,最重要的还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允泰父子从洪禄承父子俩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进行样品开发的阶段里,他们展现出的能力和才华也同样让人赞叹。

允泰是个文艺通家。

古玩、字画、曲艺、诗词、花鸟、鸣虫、音律,乃至跑马放鹰、纵犬捉獾,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何况他又是上过洋学堂的内务府镶黄旗后裔,对宫廷的生活方式、民间的生活情趣,以及西洋人的生活习惯,都有非常详细的了解。

那么他设计的产品可以说既符合传统规制,又别致新奇,还符合西方人的审美。

艺术造诣虽未见得就赶得上国营工艺厂大师的水平,但难得的是往往独具情趣,别有匠心。

而兆庆的本事和能力虽然比不上父亲,但他也是从小被允泰调教大的。

对艺术的鉴赏和理解没有问题,甚至能比父亲更好的把握住大众的审美需求。

再加上他善于搞交际、通实务。

这样,在选工匠,挑人手上也就慧眼如炬。

不但为工厂吸收的首批工人几乎都是村里有一技之长的“能人”,而且他也能够很好的跟这些人进行沟通。

这样一来,他就完美地充当了一个平衡器的角色。

上能秉承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求,中能领会父亲的创作意图,下能在工艺和制作上结合实际,进行适度的优化、省略与改进。

那么再加上京城和龙口村所有人的集思广益,最终制作出适合市场、能保证产量的优质产品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事实上,仅仅也就经过两次调整与合议。

就在9月24日,刚刚赢得马岛海战的撒切尔夫人访问共和国,与“伟人”就香港的主权问题举行会谈的这一天。

被大家认可的最终样品就全部出炉了。

只是在正式投产前,无论是允泰父子还是洪禄承父子还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必须再搞一次市场摸底,看看客户群的反应才行。

怎么看?

嗨,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他们不是各自都有熟识的外国人嘛。

而且还同是美国人,一边是允泰的好友,另一边是洪衍武的催巴儿。

于是商务参赞史密斯夫妇和帮派份子安杰洛便于同一天,看到了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应该说,反馈意见好得出奇。

这来自美国上层和底层的两类人,无论男女,对这些样品都赞不绝口,各有所爱。

虽然史密斯认为刺绣来装饰的布艺钱包、手帕和各种颜色彩石串起的缨络串儿风铃比较琐碎,但他的太太爱不释手。

虽然参赞夫人不喜欢草编昆虫、红色的吉祥结和风一吹就闹哄哄的风车,可安杰洛倒认为很有趣。

虽然安吉洛想不出用石头雕刻出的印章大小的石狮子和门墩儿有什么用处,可参赞先生却又非常喜爱。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完全一致的共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