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触动

重返1977 镶黄旗 3262 字 9个月前

饺子?脸皮太厚就不是好东西。

汽水?得多镇镇,到时候了,总归有让你冒泡的时侯。

蒸螃蟹?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豆腐?关键阶段,需要点化。

窝头?做人还是留个心眼好。

别说,不光听着可乐,细一琢磨,还挺符合世情百态的。

当然,洪衍武也是段子手啊,同样的,他就拿“食物打架系列”的笑话回馈。

结果“张大勺”也被那些奇思妙想的包袱逗得哈哈大笑。

这样一来,就越相处越融洽了。而“张大勺”一高兴呢,就又做了一次“椒盐虾”。

照这个路子,洪衍武大约不用为解馋的事儿发愁了。

所以,这时候真正被动的反倒是把洪衍武给弄到这儿来的副书记了。

因为他原本是想让洪衍武吃苦头来的,可没想到这小子在这儿还挺适应。

而且由于陈力泉非要陪着一起来“服刑”,“天兴居”真传的炒肝在大食堂可就没了踪影。

别说职工们意见大了,好些人跟行政科提意见,厂领导们也想啊。连郭书记都问过这事儿了。

怎么办?为避免众多非议,只能把人调回去。

嘿,可有句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既然人来了,再让人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庞师傅和科长都来劝过,可洪衍武这次可没给面子,而且还放话了,说要把这儿当成“沙家浜”用远扎下去了。

好,这下大食堂的同事们可是一片拥护啊,因为谁也不愿意去替换啊。

庞师傅和科长一商量,俩人也不愿意受夹板气,直接就跟副书记汇报了。

说人家不愿意搞特殊化,还要把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下去呢。如果强行调动,既没有道理,大食堂的职工也都有意见,难以服众,工作就没法干了。

好嘛,这下弄得副书记也终于尝到左右为难的滋味了。

最后怎么办啊?最后副书记是自己出面找洪衍武谈了一次话,才让他答应每周三,他和陈力泉会挤出一个人去大食堂上班,给职工们做一餐炒肝。

但副书记也没因此而高兴,因为洪衍武这小子是绝不肯白做奉献的。

他只能同意把洪衍武和陈力泉工资提前上调了半级。

这么着,这俩小子每个人基础工资变六十块了。

嘿,没成想整人没整成,反倒给人家长了工资,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了。

怎么弄得呢?

这事儿的触动,一样不是滋味。

要深琢磨一下,绝对够副书记憋屈个半年的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这盘“椒盐虾”对洪衍武起到的触动,远超合理的范畴。

吃过之后,好几天他沉浸其中,而不知肉味,无法自拔。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大勺”是厨神,这道菜已经玄幻到了让人一尝,再吃别的都没滋味的地步。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张大勺”从这道菜中体现出的执着与热情,意外的带给了洪衍武一种意想不到,却又极为强烈的精神震撼。

就像出现了一个霹雷,一道厉闪,让他于猛然间,把现今眼前的一切,和他所经历过的未来联系到了一起。

他忽然就想到几十年后社会的样子。

到那时,和现在太不一样了,是不会再有像“张大勺”这样的人的。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却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大家迷信科技、迷信学历、迷信裙带关系、迷信潜规则,甚至迷信属相、星座,却不敢相信别人、相信自己。

人们毫无安全感,变得喜欢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越是正统的东西,越是经验性的东西,就越会被人抵触、被人嘲笑。

“老实”、“踏实”、“肯干”,彻底成了窝囊废和傻子的代名词。

那个年代的人,只把能瞬间实现的事情才叫做梦想。

人们变得喜欢投机取巧,崇拜的是一朝暴富,天天想的是怎么付出最少的代价,换来最高的回报。

每个人都在无聊的事儿上浪费大把的时间,却偏偏总爱说自己忙得没时间。

京城?京城没了,虽然名义上还有,可那只是首都。

这里成了一个庞大的,由钢筋水泥、电子网络、拥堵的交通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灯光构成的现代都市。

商业街都是懵人的,京城小吃都是编造的,洋快餐处处可见,占据了京城餐饮市场最大的份额。

而我们本土饭馆里的菜全都是一个味儿,厨师这个职业,实质上是在从事化学工作。

“北极熊”没了,牡丹烟没了,“五星”啤酒没了。

前门楼子底下几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也没了,过去那些靠味道揽客的老字号先后成了华而不实,专宰游客的地方。

全世界的品牌都扎堆儿到京城来分一杯羹,尽管这些商品还是我们自己造的,但只有挂上洋标签,才能取信于人。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就连京城人也只剩下吹牛x和京骂做代名词了。

往日的谦和、客气、包容、赤诚、幽默、乐观、礼貌,几乎完全被时间抹杀掉了。

就是在这样的未来,人们想要的和追逐的只有花花绿绿的票子,他们愿意拿能卖的一切去换成钱。

祖宅、老物、时间、身体、感情、自尊、良心、脸面……一切都可以标价出卖。

毫不犹豫,不用吝惜。

就像他,就像他自己,当初曾经干过的一样!

可这值得吗?即使是换到了想要的价码,可失去的和得到的真的能对等吗?哪个又更宝贵呢?

洪衍武惶惑了,他恐惧了。

因为作为过来人,哪怕他如今明白了,可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