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正是他的专辑,上面是他穿军装的照片,可奇怪的是,磁带的塑料封甚至都没有打开。
就在这时,里屋又传来一个咳嗽的男音。
“小帆的歌儿广播电台既然天天放……咳、咳……你听就是了,又何必买磁带呢?你一月工资才多少?咱们家又没有录放机。唉,不是爸说你,傻丫头……咳咳……你明知你们俩不合适,何苦来呢?”……
是的,世界上有许多事确实是一言难尽的,甚至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古怪非常,不合常理的。
就比如这盘没开封的磁带,比如冯家人为何一夜失踪,比如当初洪衍武为什么穷追猛打,不惜冒险跟陌生的警察周旋,也要从尤三手里弄回来的五块钱,比如洪衍武为什么自己能忍辱负重,却容不得副食店售货员义正言辞地教训擅改购物本的洪衍茹几句……
这算幼稚吗?不,不能理解的人才是幼稚。
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为人不易理解的行为背后,往往都是某种无奈和伤感,恐怕藏着人心里最柔软最敏感的部分。
而人一旦带了感情,即使有时候明明知道某种选择不应该、不理智、不划算,但就得这么去干,才能踏实,才能获得心里的一份安宁。否则就闹腾,就亏心,就后悔,就食不下咽夜不能寐,骂自己是天下第一号的废物蛋!
同样一个除夕夜,在大兴县团河农场值班室内发生的一幕,也是这个道理。
敢情年关前,“淘气儿”和另两个在别处倒票的兄弟一起被发到了这里。
于是和去年对待“机灵儿”一样,“大得合”带着“尤三”和“机灵儿”,仍旧在值班室设宴接风款待。
“淘气儿”和“机灵儿”原来都是“红叶”手下,见了面儿自然亲热。他也很感激“大得合”这番安排,那么在等着吃饭打牌的时候,就故意手松,输在台面儿上三百块钱。
这面儿走得挺漂亮!按说大家伙彼此满意,本来是能痛快喝一气儿的。
只可惜,当“尤三”把菜一端上桌儿,大家干了一杯聊起天来,提及洪衍武和京城江湖现状。话却说得越来越不投机。
除了宋国甫家,微有波澜的还有“海军大院”的杨家。
这一年的除夕,其实杨家人和周家人一起度过的。
2月14日,杨卫帆回去照洪衍武的话把事情告诉了穆迪,穆迪就毫不犹豫对周家发出了邀请。
她也和洪衍武的看法一致,既然出了这样的事儿,杨卫帆和周曼娜的身份,就已经决定了这门婚事必须得尽快落实,根本不存在别样的选择。
否则流言蜚语一散播出去,就是拿杨卫帆的前程在冒险。
更何况,这门亲事也不赖,周曼娜样貌、家世都算理想,也免得团里那些不知自重的小演员天天往杨卫帆身边凑。
既如此,当然是尽快做出姿态,和周家商定婚事为好。
至于周曼娜的心计,虽然不得不虑。但日后慢慢考证也不晚。
反正她是不会让自己儿子受委屈的。退一万步说,要是小两口过得好怎么都行,否则这个周家的大小姐就是再金贵,也是她给自己个找别扭。
另一边,周部长夫妇接到穆迪的电话后,除夕当天也是欣然赴约。下午四点准时来到。
军队的干部可不像民间百姓,除夕非在自己家过。他们没有这些繁文缛节、有损革命性的讲究。
至于他们带来的礼物倒是很重,甚至可以说都有点不合常规的出格。
显而易见,只能说明对这次宴请的内容,他们心里是有一些预计的。这不但是表明对杨家的重视,也是因为周曼娜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大约存有炫富一下,免得未来的婆家看轻的心理。
既然都是明白人,那么谁也没磨叽,两家人在一杯茶几根烟的时间,就痛痛快快把杨卫帆和周曼娜的婚事敲定了。
定下亲家的名分,皆大欢喜。当然喽,晚上这顿团圆饭就更吃得理所应当,有滋有味了。
应该说,周部长夫妇对杨卫帆这个女婿特别满意。具体表现就是周夫人跟吃了蜜似的,席间对杨卫帆不住口地夸,表示把女儿交给他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