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争议

明士 黄石翁 2282 字 9个月前

所以,这件事上,绝大部分都是他们的理念,与私心无关。

嘉靖帝听着高拱和徐阶两个人喋喋不休,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目光有些阴沉。

嘉靖帝可不是一个儒家的信徒,从他修道上就能够看出,他是一个道家信徒,和儒家不挨边。只是觉得儒家思想对帝王掌控国家有好处,才支持儒家。

实际上,不管什么家,只要威胁到老朱家的江山,老朱家的人就什么都不信,对老朱家的江山有好处,就信。对老朱家的江山没有好处,就弃之如敝履。

他此时的心中很有感触,罗信的信中内容,作为大明皇帝,只是看了一遍就完全理解了。

首先,罗信的主意非常坚定。

想要保江西和广东安定,仅仅靠安抚和教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这些山民的面前展示朝廷的威严,也就是要把他们给打痛了,打得他们印象深刻,打得他们对朝廷心生畏惧。

但是,仅仅靠打,也是无法长治久安的,反而会越打越多,让大明军队深陷泥潭。所以,将山民打痛了之后,便是安抚和教化。

也就是恩威并重!

这个计划原本没有什么。嘉靖帝会同意,内阁的徐阶和高拱也不会反对。

但是,这次罗信的计划非常特殊,他要屠光十八寨,近三十万山民。这在内阁的徐阶和高拱看来,这简直就是入魔了。

打,可以,但是不能屠。

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够屠,这个头一开,以后如果都如此,朝野上下都在未来接受了这个观点,哪里还有儒家的立足之地?

这便是道学的根本之争了!

但是,嘉靖帝站的立场和内阁不同,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为了老朱家的江山,别说的山民,就是儒家都能够杀,而且老朱家也杀了不少的儒家。

山民在江西和广东两地,杀了大明士兵十二万人,如果不使劲儿地屠他们一次,根本就无法让他们认识到朝廷的威严,无法让他们对朝廷心生畏惧,仅是靠教化……

教化个屁!

嘉靖帝感触的是,他从信中已经看出来,罗信是要把屠杀的罪名,一个人承担了下来,把他这个皇帝彻底摘出来。如此,江西和广东之乱平息了,罗信军神的名字恐怕会变成军魔。而他这个皇帝不会有一丝名声的损失。

所以,罗信需要一场胜利,只有一场大的胜利,才能够彻底驱除将士心中的那最后一丝恐惧。

而一场大的胜利就在不远,据斥候回报,还有一天的时间,他们将会到达第一座山寨。只要摧毁第一座山寨,便会驱除将士心中的那最后一丝恐惧。

京城。

嘉靖帝看着手中的信,那是罗信给他的。嘉靖帝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山民竟然斩杀了大明的信使,而且将脑袋送了回来。

这简直是对大明赤裸裸的羞辱,是对他嘉靖帝赤裸裸的羞辱。

“你们看看吧。”嘉靖帝将书信放在了御书案上。黄锦走了过来,将那封信拿了起来,递给了徐阶。

徐阶和高拱两个人凑到一起,开始阅读那封罗信的信。

而此时,吏部郎中张洵也在看罗信的信,当他看完信之后,便将信件收了起来,然后起身离开了办公房间,向着门外走去。

“张大人,你这是去哪儿?”坐在他对面的一个官员含笑问道,张洵神色如常道:“去解手。”

对面的这个人,张洵很清楚他是徐阶的人,所以只是应付了一下,便转身走了出去。坐在张洵对面的那个人,想了想,站了起来,走到了门外,伸手招来了一个书吏问道:

“刚才是什么地方给张洵来的信?”

“不知道。”那个书吏摇头道:“是张大人的家人送来的。”

“嗯,你去吧。”

那个官员站在门外思索了片刻,便摇了摇头,回到了房间内。既然是张洵家人送来的信,他就没有办法得知信件的来源,而且很可能是张洵老家的来信,所以也就将此事放在了一边,不在放在心里。

而此事的张洵正在吩咐自己的书童:“你现在回府,去书房拿着我的拜帖去见兵部的刘文秀,告诉他,今晚我在太白楼请客,让他通知其他人,他知道通知谁。”

而此事在茂盛胡同内的一户人家内,王翠翘也在看罗信送来的信。放下信之后,微微垂着眼帘思索了片刻道:

“来人!”

“小姐!”一个女子走了进来。

“让吴奎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