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兵乱

明士 黄石翁 2384 字 9个月前

“陛下……”

这次高拱,徐阶和六部尚书难得地联合一起,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关乎到他们的身家性命,关乎到整个文官集团。

如果这次向军方让步了,在军方面前退步了。便会给军方一个印象,文官集团就是一个纸老虎,就是一个嘴炮。只要他们硬起来,文官就是弱鸡。

恐怕从此之后,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的地位就会调个个,这是文官集团不能够容忍的。所以,他们非常默契地联合了起来。

嘉靖帝的神色更加地疲惫,也有些沮丧,他感觉到这个大明已经不再掌控在他的手中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开始偏离了方向,经过高拱和徐阶,还有六部尚书还在那里疯狂地喷口水,嘉靖帝已经反应了过来,这个步不能够退,一旦退了,国将不国。

但是……

如果不退,说不定就遍地烽火,这可不是流寇,而是军队。

大明卫所可是有着二百七十万人,如果这二百七十万人都反了,再有哪个老朱家的王爷趁机造反,这二百七十万人就有了主心骨,到时候有着很大的可能,连中央军也反了。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卫营。

这些军队便是中央军,但是地方军也分几个种类。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所以,真正要裁军的是卫军。民兵这一块不用考虑。大明也没有想过对边兵裁军,想要裁掉的只有卫军这一块。

罗信等人都一声不语,实际上罗信六个人也都心中有气,这裁军是想裁军就裁军的吗?现在时机根本就不对,海瑞那个棒槌上书,你也不找大家商议,然后就定下来裁军。这个时候有呵斥我们?

不过,罗信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很明显,内阁首辅次辅和六部上书都已经被骂完了,只要一定嘉靖帝现在中气不足,骂得有气无力,就知道他已经骂累了。

果然,嘉靖帝只是喝骂了一声,便没有了动静。大殿内十分寂静,只能够听到嘉靖帝粗重的呼吸声。

半响,嘉靖帝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道:“起来吧。”

罗信趁着起身,迅速地看了一眼嘉靖帝和高拱,徐阶,还有六部尚书。便见到嘉靖帝的脸上满是疲惫,而徐阶和高拱,还有六部尚书都低着头站在那里,罗信的心中便微微一松,看来是自己这六个人在贾家楼吃饭,没有让嘉靖帝派出来的那个太监立刻找到自己,这么一拖延的功夫,嘉靖帝一定一直在骂徐阶和高拱,还有六部尚书。这个时候,已经骂累了,没有了骂人的心情,这才让罗信等人躲过了被骂的一劫。

“运气不错!”

罗信暗道,然后老老实实地站在了一边,低着头,已经打定主意,只要嘉靖帝不问他,他就不说话。

但是,他也知道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嘉靖帝不可能不问他。罗信自从走进大明官场一来,所作所为,已经渐渐地让嘉靖帝对他有了依赖。

果然,嘉靖帝的声音有些嘶哑问道:“罗信,裁军的事情你办的如何?”

“回陛下!”罗信上前一步道:“还在调查阶段。”

“调查!等你调查完了,大明已经不是大明了。”嘉靖帝暴怒喝道。

罗信立刻闭上了嘴巴,半低着头站在了那里。嘉靖帝只是咆哮了三两句,便胸膛起伏,感觉气不够用了,咆哮不下去了,朝着徐阶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