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粮食不够

明士 黄石翁 2343 字 9个月前

“那怎么办?”

“借!”

“借?”裕王错误道。

这个时候,有人送上来饭菜,虽然裕王说过只要一碗米饭一个菜就行了,但是那怎么可能?还是端上来四菜一汤。裕王也真是饿了,只是说了一声,太浪费了,便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两个人吃饭的时候,没有说话。裕王着急听高拱的计策,便吃得很快,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放下了筷子,望着高拱道:

“高师,如何借,他们能借吗?”

“借是肯定能够借,毕竟是朝堂借粮,还是有信誉的。而且他们也都知道南方有粮,只要到了明年二月份,南方的粮食运过来,就可以还他们。”

“太好了!”裕王不禁雀跃。

高拱摇头道:“但是他们也不会借很多,在这个时候,他们是不会太过露财的。也只能够维持一天两次稀粥,到明年二月。”

“这……”裕王的脸色变得不好看:“这还是会饿死人的。”

高拱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礼部。

罗信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神色满是疲倦。一脚踏进值房,便疲惫地坐在椅子上。鲁大庆上前道:

“老爷,您这一天粒米未进,先去外面吃点儿东西吧?”

“不想动了!”罗信摆摆手道:“你去对面的馆子给我买一个羊肉锅子回来。”

“好!”

鲁大庆匆匆离开,不一会儿,门外就响起了脚步声。门一开,海瑞快步走了进来,见到罗信满脸的疲惫,他的眼中现出了一丝不好意思,但还是急迫地问道:

“罗大人,五军营无事吧?”

诸大绶便不好意思的一笑道:“是看出来一些,只是没有确定。”

“再说高拱!”罗信顿了一下道:“这是高拱对我的一次试探,如果这次我退让了,以后便会迎来高拱不断地逼迫。所以,不管是徐阶的背水一战,还是高拱的试探,我都不能够退让。

胡宗宪的事情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同样也不是我罗信一个人的事情,是徐党,高党和复兴社的角力,这一场角力之下,恐怕朝堂会重新洗牌,会有很多人离开,官场会倒出不少的位置,我也要为复兴社的兄弟们考虑,让兄弟们都往上挪挪。”

诸大绶幽幽的说道:“那是在你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情况下,如果你最终失败,连你自己都保不住,哪里还能够让兄弟们往上挪挪?”

“所以我不能够败啊!更不能够退啊!”

“你觉得你有几成胜算?”

“我要求的不高,只是让胡宗宪能够体面的回归故里。”

说到这里,罗信讥讽的一笑道:“徐阶和高拱都觉得把握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趁着裁军这个时机下,把胡宗宪给作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果换一个时机,也许我也帮不上胡宗宪的忙。但是如今在裁军这个时候,陛下也最怕出现意外,这个时机反而对我有一定的好处。我只是担心……”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即便是我给胡宗宪争取到了体面的回归故里,胡宗宪也接受不了。”

“接受不了又如何?”诸大绶一瞪眼道:“难道他还想要做东南王不成?”

罗信闭上了眼睛,脸上现出了疲惫之色道:“也未必就不会发生。如今裁军之事闹得卫所人心惶惶,胡宗宪如果登高一呼,喊出清君侧的口号,立刻整个东南的卫所就会响应如云。”

“太惨了!”

裕王奉嘉靖帝的旨意,负责京城城内和城外两县的救灾,看着饿殍遍地的景象,原本就性格宽厚的裕王,眼泪都流了下来。对陪在身边的海瑞道:

“海大人,这……太惨了!这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我们必须给他们找出一条活路啊!”

“殿下!”海瑞恭敬地说道:“拖朝堂的福,如今大明财政还过得去,朝廷已经在尽力赈灾。只是太仓中的粮食有限,而大雪又阻碍了从各地运粮到京城。即便是如今每天只是施粥两次,太仓也坚持不了多久,只是希望老天不要再这么下雪,南方的粮食能够运来一些。”

“如果运不来呢?”

“那事情就大了!”海瑞神色严肃。

裕王心情十分恶劣,神色焦躁地坐着八抬暖轿,向着礼部行去。罗信已经成为了裕王最为依赖的人,一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