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之间的恩怨,我想士林中人都清楚,不过是政见之争,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常态,在政治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大家没有杀父夺妻之恨,便没有化解不开的仇怨。不器,做人还是要放开胸怀,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罗信的神色已经完全冷了下来道:“王先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便贸然开口,有些浅薄了。”
罗信一开口,气氛就陡然冷了下来。罗信不再称呼王畿为王老,而称呼为王先生,这便是一种疏远,而且是如此果断的疏远。
更何况……
罗信直接言道,王畿有些浅薄了,这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说一代宗师浅薄,这不是羞辱是什么?
王畿的脸色当即一黑,何心隐却是心中一叹,他知道王畿托大了,说的话有些理所当然了。如果罗信是普通的儒道宗师也就罢了,在王畿几十年的养望和养气之下,说不定心神便有些慌乱。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就会处于弱势。
但是……
罗信是普通的儒道宗师吗?
当然不是!
不要忘了,罗信还是一代军神,什么场面没有见过?岂会被王畿言辞所左右?
特别是王畿还教罗信要胸怀放开,言语中警告罗信,这是合作的基础。恐怕罗信更激烈的反击还在后面。
张居正神色凛然,此时的张居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面对这种局势,心中便紧张了起来。
“放肆!”徐阶低声喝道:“竟然妄言王宗师浅薄,你还有尊老之念吗?”
罗信讥讽地瞥了徐阶一眼,然后冷然地望向王畿道:“王先生刚才说得好,只要没有杀父夺妻之恨,为了大明,便应该放开胸怀。这也是罗信的理念。”
罗信闭上了眼睛,默默地思考着合作的可能性和各种条件,足足有半个时辰,当罗信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眼中满是睿智的光芒。
徐阶穿着一身便服,却是十分干净整洁,头发都整理得一丝不苟,从大门台阶上走下来,向着对面站着的一个老人走去,那个老人脸上虽然有着风尘之色,却也同样一丝不苟,脸上露出和煦的微笑。
“王兄,好久不见。”
“贤弟,好久不见。”
王畿缓步迎了上来,旁边跟着两个青年,上前拜见徐阶,徐阶含笑勉力几句,和王畿把臂而行,两个人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内,徐府的大门缓缓闭合。
昆明湖。
春风徐徐,波光粼粼,罗信一身便服,带着鲁大庆和万大全乘坐这一艘小船,向着湖中心驶去。湖面上莲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十几艘画舫徜徉期间,从画舫中传出来丝竹之声,间或有吟唱之声。
罗信乘坐的小船破开层层莲叶,向着湖心一艘画舫驶去。待上得画舫,便见到甲板上站着四个人,徐阶和一个老者站在中间,左右各站着张居正和何心隐。罗信的目光一闪,便落在了那个老者的身上,拱手为礼道:
“不器见过王老。”
罗信并没有自称自己是什么末学后进,如果只是以他的官职和爵位,只要他是一个文人,在王畿的面前,也只能够自称自己为末学后进,以王畿的儒学宗师地位,以罗信的年龄,也只能够自称末学后进。
在整个大明,除了徐阶和高拱等有限的几个人之外,无论官职多高,见到王畿也都只能够称为末学后进。而徐阶和高拱可以和王畿平辈论交,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官职高,而是因为他们两个的学问,也是一代宗师。
但是,罗信此时却没有自称末学后进,那是因为罗信也是一代宗师,也曾著书立传,并且对整个士林有着很大的影响,受到士林的认同。
实际上,在整个大明士林,对罗信的认同并不比王畿低,一部《孔孟合璧》便征服了大明士林。所以,罗信年龄虽轻,但是却不能够妄自菲薄,特别是这种谈判的时刻,不能够落了声势。
王畿目光闪烁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更浓,竟然也回礼道:
“早就听过罗先生的大名,神交已久,今日得见,吾心甚喜。罗先生,请。”
“王老请!”
徐阶望着罗信和王畿谈笑风生,不卑不亢,心中十分复杂。这才多久?他才多大?只有二十四岁,却已经与闻名天下的王畿平等对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