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议事议功

马前卒 枪手1号 3272 字 9个月前

“这些事情就这样定了,特别是那些迁徙的百姓一路的行程,到了之后的安置,政事堂要将之放在当前首要的位置之上,监察部更是要一路紧盯,确保一路上官员士兵克尽职守,当地官府安置得当,我不想在路上死一个人”秦风道

“是”金景南与曾琳两人躬身领命

在这一件事情上,秦风的的确确是有愧于心的,因为这事情本来就是他刻意挑起的,虽然是为了国家以后的大计着想,但折腾的却是下面的老百姓,现在他也只能在这个方面上略作一些补偿了

“接下来我们议议另一件事”秦风从大案之上抽出了一个小册子,放在了桌子上,笑咪咪地看着众人

屋里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有些莫名其妙,今日议事的议题,主要就是移民的安置和功臣的奖赏,皇帝这是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秦风环视着诸人,指头一个个地点过众人道:”咱们这屋子里头的人,说话时的口音都五花八门,也亏得我走南闯北,哪里的话都能听懂一点,这才不至于误事,但长期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萧老爷子,对于这种事情,你老应当是深有体会吧?”

萧华怔了怔,半晌才点头道:”陛下此言倒也不虚,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明现在疆域万里,很多地方方言,臣是半点儿也不懂还记得年前去楚地一家乡村学堂,那里一位先生给孩童启蒙,背诵的是千字文,老臣才校舍之外,张大了耳朵,楞是没听明白几个字明明知道他们读得是千字文,但听在耳朵里,却犹如在听天书一般”

秦风双掌一拍,”就是这个道理啊,如今朝堂之上,别说来自楚地西地的官员了,便是我们大明本土的官员,口音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上一次大朝议,两个官员在廷议之上吵架,我是半句也没有听懂稀里糊涂,稀里糊涂啊!”

“陛下是想统一读音?”萧华终究是个聪明人,立即便明白了秦风话里头的意思

“不错,这一件事情,当年大唐没有做,现在我们大明便要做起来”秦风扬着头道心里道那个时候的李清大帝一门儿心思想的是想着怎么跑回他那个世界去,那有心思搞这些名堂,自己可不想回去,当然要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秦风这一年来,对方大治颇有些失望在与金景南竞争首辅一职失败之后,他消沉了一段日子,这是人之常情,秦风倒也不怪他,任谁看到本来是自己囊中之物的东西,嗖地一下变成了别人的,心里总是有些难以承受的

但让秦风不能接受的是这大半年来,方大治有意无意地对金景南的一些政策下的绊子,动作看似不大,但影响却着实不小像金景南力主的大明本土各州郡与西地,楚地一些困难地区结成帮扶对象,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的政策,更是得到了秦风的首肯并大力支持的事情,但沙阳郡却阴奉阳违,而沙阳郡作为大明除了越京城外最富有的地方,不知多少州郡在看着他们呢,他们不积极,其它的自然也就兴趣缺缺?任什么这么有钱的不出,咱们这些还正在努力樊爬追赶他们的要出钱呢?

这便让金景南的这项政策有些尴尬了大力支持他的,也就只有金景南任过郡守的太平郡,以及天子脚下的越京城了

地域观念在这个时代,仍然是一个牢不可破的藩篱,那些富豪商贾,赚了大钱之后,在本乡本土架桥铺路,开设学堂,善堂,一掷千金,眼睛都不眨一下,但要他们在别的地方也这么做就难了而官府,更是将把本地建得好上加好获得本地百姓的最好的风评视为自己一生的功劳,哪怕是这位郡守不是本地人,但一到地方之上,就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同化了进去

这让秦风颇为恼火

方大治是首辅的后备人选当初王厚离世之前,便与秦风说过,大乱之世用金景南,太平之世用方大治在秦风的心中,等到大明一统天下之后,方大治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上位一展所长但现在他表现出来的心胸,让秦风都有些怀疑自己与王厚都看走了眼

身为宰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胸怀天下,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但很显然,方大治现在把自己的高度往下降了不少

这才是秦风借着沙阳郡之事,敲打方大治的真正原因

不过都是大明重臣,这些事情也只能点到为止方大治是一个聪明人,如果不能就此警醒,还是像过去那样我行我素,秦风也就只能在寻摸金景南以后的首辅人选了

金景南瞅了一眼大汗淋漓的方大治,今日他大获且胜,但却也明白穷寇莫追,论起在官场之上的势力,他可是明白自己远远不如方大治更何况以后极多的政策,事务,非得这位大力配合才行,当下轻轻咳嗽了一声,扯开了话题

“陛下,江南那边报上来的请功折子,政事堂已经议过了,认为可行已经呈给了陛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锁江关一战之中,不管是官兵还是百姓,都表现出了身为大明人该有的承担,我很满意田康的意思是要树立几个标杆起来,以加快消除这一次事件中,江南人对于朝廷的不满,这个想法是极好的那个高亚光和他的武装巡捕兵,退役老兵李俊武,嗯,还有那几个商人,特别是带头出来的那个余禄,朝廷要重重地奖赏以我看来,你们拟定的赏赐还是轻了一些,高亚光追封为候吧,就封为锁江候,在锁江关树五百义士碑,详细地将他们的英勇士迹铭刻于碑上,以供后人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