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是浩劫也是机遇

马前卒 枪手1号 3318 字 9个月前

要说楚国这一年多来,对大明的仇化宣传,还是见一些成效的,如果不是这一场大水,一场时疫,明军在相州的前进,必然要费上更多的功夫。

现在的大明,不但兵部,户部忙得要死,工部也照样忙得连轴转,原本楚国的整个基础建设就不太好,与大明本土完全无法比拟,所以那些新近归附的地方,接下来必然会掀起新的一轮的建设狂潮,首当其冲的便是道路了。

要想富,先修路嘛!这对于大明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公识了,君不见以前的大明长阳郡那种穷得舔糠的地方,在马向南咬着牙,借了一屁股债甚至跑到皇帝面前去死皮赖脸的哭穷最终将路修好之后,现在已经富得流油了吗?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所以大明每得到一个地方,到任的地方官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需要一条好路。

以前因为水泥这样的玩意儿是管控物资,价格高还不容易买到,所以这道路的修建便进展缓慢,不过随着大明皇帝与齐国皇帝达成协议,大明用水泥的制造方法换回了一些大明俘虏之后,水泥制造工艺便从大明的管控物资之中消失了,任何商人,只要向工部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费用之后,立即便能得到完整的生产工艺,你可以在大明任何地方建水泥工坊,工部甚至还会免费派匠师去给你进行指导。

这个结果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大明的水泥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水泥产量大幅度增加,东西一东,竞争自然就激烈,原本居高不下的价格瞬间便下探到了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地步。

修路,自然是用这玩意又快又省,以前要修一条稍微上档次的石板路得费多少功夫啊,现在好了,三下五除二,一条比石板路平整得多的道路,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能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百姓们很高兴,因为不再受泥泞之苦,官员们很高兴,有了一条好路之后,自然会有更多的好路出现,好东西自然也是有传染性的,地方大发展是可以期待的,商人们很高兴,又可以大赚一笔。巧手自然也很高兴,因为工部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之中,权限再一次得到了扩大,影响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当然,现在他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这些之上,而是盯上了青巷河。这河,必须得治啊,河堤基本全毁了,眼下春汛是过去了,但过不了多久,夏汛又要来了啊,这要是不赶紧治理,到了那时候,又是一场浩劫啊,虽然青巷河还没有完全落入到大明手中,但看起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得开始筹备这事了。

在巧手带着工匠们沿着青巷河开始勘测的时候,秦风也终于将他的目光投注到了象山要塞和相州郡城之上了。

这是最后的两个堡垒了,不过看起来,似乎用不着费太大的功夫了。

时疫一传播开来,可是不分敌我的。

大明军队稳步向前推进,不过推进的速度极其缓慢,每天不过向前走四五十里左右便会停下来,然后安营扎寨,开始他们的常规操作。

所谓的常规动作,就是处理疫情。

一队队的士兵派出去,在刚刚走过的这数十里范围内大规模地搜寻,死者的遗体要烧掉,活着的要带回到大营去。随着舒畅,舒宛等一大波大明医学院的医师们抵达战场之后,感染时疫的人的死亡率正在飞速下降着。

军队抵达之后修建的第一个营地便是收容营,在疫区找到的人,先进这个收容营呆上数天,直到被确认没有感染时疫或者已经被完全治愈这才会放出来。

当然,出来之后,便会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们。

首要的便是继续搜寻所有的地域,这些本地人比大明士兵更熟悉本地的情形,他们也总能找到那些躲在极其隐秘地方的一些本地人,在时疫的威胁之下,没有谁敢包庇这些人,万一这些人中也有染病了的呢?

再者,明军对他们似乎也不错。

其次便是收拾这个被大水冲得稀烂的乱摊子了,青巷河泛滥带来的不止是有死亡,瘟疫,还有肥沃的泥土,相州这一季,已经算是完全毁了,基本上是绝收了,特别是相州北部,只怕今年整整一年,都得靠救济渡日了。

不过日子还得要过,今年不行了,那就得着眼于明年了,那些肥沃的泥土规整好之后,亦可以预计到明年必然会是一个丰收年。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亦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于是户部的户藉司颠颠地跑来了。他们需要统计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好在今年过年之后,大批的户藉司人员便已经在荆湖,津州,东部六郡等地活动,这些地方几乎是完整地移交到了大明手中,像户藉田藉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也就是重新将他们登记到总册你们就可以了,也就是刑州要费一些功夫。

现在相州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工作量可就大了。

大量的人员伤亡,流失,使得明军缴获的那些藉册基本上都成了废物,他们不得不一个一个的跑明军建立的那些收容营地,去重新一个个的登记造册,这是一个苦活计。因为这些收容营地里的人,似乎一直都在增加着。

相比起户藉司的那些苦哈哈们,管理全国土地的土地司的官员可都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土地不像人,不管他受不受难,遭不遭灾,他都在哪里,于是这些人抵达相州之后,便开始在收容营地之中招募了一些人,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田亩的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