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天,每天给病人吃一些带苦味的豆子汤,后八天,才渐渐用上小量的伤寒药。这就是,同样一个小小的伤寒,乡下野郎中三天可以治好的事,到了荆州的大医馆就要十天半月。
而且这种例子,得到了大部分医馆的认可,很快就达到了共识。拖延治疗时间,增加病人治疗药费,这只是他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其二,很多大夫在开方子的时候,尽可能地觅药价高的开。医馆也给大夫们定了一条原则,女人隐疾,多开止痛汤药,附带开一些根治的良药。
其实,哪个女的没个这样那样的问题?哪怕是个好人,到了医馆,她也能被瞧出病来,止痛汤药又吃不死人,并且见效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吃过止痛汤药后,见身子舒服了,一般人就都信以为真,果然是良药,于是跑医馆便更加勤快了。
其三,风烛残年的老人,多开滋补类的汤药。
现在民风条件好了,哪个人不怕死?补药吃不死人,能开多少就开多少,不要怕没有人掏银子,这世道惜命不惜财的毕竟少数。
其四,对于重伤重病的患者,问题不致命的,也要告诉家眷会死人的。尽可能把问题说得严重,哪怕是腿折胳膊断,医馆方也会事先声明,治死人与医馆无关。
林林总总,马蓉莲记在本子上的,大概有三十几条,这些还不止,一般病人在治病之前,大夫都会暗示病人家眷要送红包。
有些胆子大的大夫,甚至会明码标价的开口,你必须给多少银子,否则无法保证患者性命。
尤其是孕妇临盆的时候,大夫通常都会向家眷索要不菲的红包,比如一般的縣城,如果生个女娃娃,十两二十两看着办,生个男娃娃,五十一百的也要的出口。
而到了荆州这一级别,价码自然翻番的厉害。
董长顺弟弟就是这样的遭遇,大夫见董长标衣冠楚楚,非富即贵,索性心里把价码定在三百两上下,结果董长标奉上一百两,人家看都不稀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