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黄忠压得住军心,所以牧景才能如愿进行军中改编。
随着暴熊三军开始整改。
景平军团也开始了整改。
牧景亲上白帝山,巡景平第一军,陈到率领的景平第一军,算是接受了牧景最严格的检验,各营的战备状态,都显得非常好。
然后就是高定接任的景平第三军的中郎将。
张辽撤回来了。
枢密院副使。
算是黄忠的副将,和戏志才两人,一左一右,辅助黄忠,主持枢密院,枢密院是牧军的主脑,中军指挥系统。
景平第二军和景平第四军,倒是闹出一点麻烦了。
不过还在控制之中。
孟获哪怕不甘心,他也没有得选择了,入明侯府这么多年,他越发的能感觉明侯府的底蕴之深厚,非南蛮百族可挡。
一旦他选择了反抗,那么南蛮必烽火四起。
面对这种威迫。
他除了妥协,还是妥协。
至于张任。
张任到没有委屈,反而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东州军是昔日的刘焉主力。
他一直领着东州军,其实就是一个隐患,刘璋尚在,而且经常能弄一点小动作,好几次差点就让牧景给做掉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
他是很危险的。
身边的景武司暗探,知道了不知道,他都有感觉,那种被人盯梢的目光,是躲都躲不掉的。
这时候,如果牧景愿意把东州军拿回去。
对他而言,反而是一个解脱。
这样,他就能彻底的撇除昔日刘焉旧部的影响力。
以他张任的能力,也不应该一直呆在南中,可无数次大战,都没有东州军发挥之地,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出身。
所以命令下来之后,他迅速的就领命了。
至于景平水师。
远在海外的景平水师,其实不应该叫水师了,应该景平海军,是牧军的一柄暗刃,不会放在明面上的,即使是明侯府的官吏,知道牧军有一支景平水师,可也并不知道景平水师如今的实力。
所以这一次改编动作也会很小,尽可能在暗中完成。
然后就是昭明三军。
昭明第一军,黄巾军。
黄劭的怨气很大,他的信念,就是黄巾军,可当黄巾这个军号被取缔的时候,他仿佛有一种信仰要崩塌的感觉。
郁郁闷闷好几日,甚至大病了一场。
可最后,他还是挺过去了。
黄劭读书人出身,以谋士之身,成为一方大将,他的能力,他的智慧,自然不用多说,另外他的知识面也广。
正因为读书多了,所以他能明白很多的道理。
从牧景取代牧山,成为牧氏主公的时候,他心中就已经有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黄巾,终有一日会葬送在历史之中的。
哪怕他不甘心,他却阻止不得。
牧景并非牧山。
牧山是太平道徒,黄巾渠帅,他对太平道,黄巾军拥有归属心,可牧景呢,他从崛起开始,就已经和黄巾军没有多少关系了。
黄巾这个军号,对他而言,不过只是一个收买人心的符号而已。
如今不需要了。
甚至黄巾这个名字,都已经可以影响明侯府的发展了。
自然而然的将会被取代掉。
可即使明白,即使理解,黄劭也很难过得去。
谋反是不可能了。
就算有希望,他也不会做,甚至他麾下的部将,也不会追随他,可冷暴力的反抗,他还是会了。
撤掉军号的那一日,黄劭就直接上了奏报,告老还乡,请辞中郎将之职。
然后直接抱病在府,连去军营点卯都不去了。
这倒是让明侯府显得有些被动起来了。
牧景接到北面传来的消息的时候,脑袋都挠破了,这老家伙耍起手段来,也是不要脸的,还真不好安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