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你这就不知道了吧,老许家可是退役兵将,人家取了我们村的姑娘才落户我们这里的,分了足足五亩地,当初官府的人来推广那什么育苗法的时候,大家都没当一回事,可人家老许一声不响,直接就应了,结果现在人家就大丰收了,看看那稻谷,都把稻杆给压垮了,多饱满的米粒啊!”
“那明年我们也学着老许家,用那什么育苗法!”
“其实我认为了,现在官府可比昔日靠得住了,自从明侯殿下进了我们汉中之后,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日后官府推广了东西,我们得学会去接手!”
“谁说不是,当初明侯殿下没有来汉中的时候,我们汉中哪里有这样的大丰收!”
“以前那些小兔崽子都去参加什么五斗米教,村里面的耕田都荒废了,现在看看,村里面的耕田,那一片不是黄橙橙一片的!”
……
上庸。
“只有一千亩!”上庸县令巡视秋收,看到那一片比较独特的耕田,有些面色难看:“为什么只有一千亩地用了育苗法?”
“县尊大人,当初农曹的官吏来推广的时候,我们不太当一回事,所以……”
“混账东西!”县令大怒:“给我传令下去,明岁开始,所有耕田都要用育苗法,不会的就派人去农曹学习!”
“是!”
……
整个九月份,汉中九县,大部分人的精力都投入了丰收之中,这算是汉中这么多年来,难得的一个大丰收,大丰收的喜悦,总能让百姓们高兴起来了。
“主公,大喜!”
刘劲带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昭明堂。
“什么喜事啊?”
“第一批的粮税已经收上来了,足足有一百万石!”刘劲拱手禀报:“而且因为各地的丰收,百姓手中有了粮食还是比较多的,让我们汉中各地的粮价都在跌!”
“南书房能挤出多少钱?”
牧景突然问。
“主公想要做什么?”
“收粮!”牧景轻声的道:“我们不能蛮横的从百姓手中要粮食,但是凭借官府的面子,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这是一个不错的渠道,汉中今年虽丰收,但是不能因为丰收,让我们的粮食流出去,必须收起来!”
百姓手中有余粮,必然会引起粮商的主意,汉中今年大丰收,粮价很低,可是未必各地都是大丰收,粮食贩卖出去,那可是高价格的倒手。
这事情不得不防。
“主公提醒的对,我这就去安排一下!”
刘劲匆忙而来,又匆忙而走。
牧景看着其之背影,不禁有些摇摇头。
不过有一点倒是值得高兴的,今年的大丰收,最少能支持接下来牧军对荆州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一旦爆发出来了,那可不是几个月能解决的。
靠着益州的支持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想要在荆州获取利益,牧军必须独立,就算没有益州支持,也能打的哪一种,才能在未来的博弈之中取得属于汉中的那一份。
因此,粮食囤积,那是必然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欢迎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哈哈哈!”傍晚的昭明堂中,传出了牧景中气十足的笑声:“将近六石的亩产,恐怕天下也唯我汉中能做到了!”
“天佑主公!”
胡昭刘劲等人都高兴的很。
要知道,这是一个农业的世界,无论是什么,都比不上吃饱饭更重要。
落后的耕种,让这个时代亩产很少。
稻谷的亩产,其实也就在两石和三石之间起伏而已,即使关中之土地肥沃,江东之天气温和,号称粮仓之地,亩产也不会超过四石。
而这一次收割,一百亩的试验田,足足收了五百八十石的粮食。
亩。
这样的产量,绝对是史前不见的产量,一旦汉中所有的耕田,都有这样高产量的收成,那么紧紧凭借汉中一地,不仅仅养活百万民众,还能支持十万大军。
“奉仁!”
牧景很满意的看着农曹主事柳陵,亲切的叫着他的字。
“属下在!”
“这一次有多少耕田是用育苗法耕种的?”
“属下统计了一下,在南郑,只有三千亩,而其他县城,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亩!”柳陵禀报。
“你盯住收成的情况!”
牧景轻声的道:“把所有数据落实了,明岁的耕种,所有耕田都必须要用育苗法,任何人不从之,可以数据讲道理,若是再不行,那就强硬来了,我要明年汉中来一个大丰收!”
“遵命!”
柳陵点头。
“此法大兴农业,农曹居功甚为,此当嘉赏!”牧景对着胡昭说道:“孔明,此事交给你,我们明侯府从不亏待立功之臣,莫让某失望!”
“诺!”
胡昭点头,如何嘉赏是需要考虑的,轻一点不可以,重一点不可以。
“奉仁,传令下去,各地加紧收成!”
“是!”
“下去吧!”
“诺!”
一个小型的会议散去之后,农曹众人离去,刘劲和戏志才也赶紧去忙碌,唯有胡昭留下来了,他有事情和牧景禀报。
“孔明,和益州谈的如何?”
牧景看着胡昭,沉声的问道。
“这个赵韪不简单啊!”胡昭轻声的说道:“在粮草方面,他们不是说不给,只是捏的有点紧张!”
“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