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岁末 上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2516 字 10个月前

十三曹的设立,来源于昔日的丞相开府立衙的编制,对牧景来说,有些笼统,但是目前而言,他并没有改变的意思。

入乡随俗。

明侯府开府是有圣意的,但是开辟十三曹,已经是逾越祖制,这可是丞相的编制,要是改的面目全非,与人心不稳,也有蔑视祖制之嫌,很多大儒恐怕都有意见。

所以现在他还是按照十三曹的制度,来统帅明侯府。

“正因为如此,所以东曹需要审核汉中南阳两府官吏的权力!”胡昭说道:“官吏向来有依附之习俗,南阳太守府初建,不见端倪,但是汉中太守府已见弊端,若不整治,恐怕党同伐异!”

“有这么严重吗?”

“恐怕比主公想的还要严重!”

“可以!”

牧景想了想,道:“但是需要有法曹派人监察,尽快在岁末之前完成!”

“诺!”

胡昭点头。

“主公,西曹已对今岁汉中的收成列出了一个奏本,还请过目!”刘劲递上了西曹上交来了奏本。

“今年收成如何?”

牧景问。

“形势大好!”说着这个,刘劲笑的见牙不见脸:“多亏了主公的先见之明,今年秋收,不仅仅没有因为去岁一直道今年的战争影响,而且比往年来说,多出三层有余!”

这是一个大好消息。

“好!”

牧景眸光一下子明亮起来了。

粮食是什么,是命根子。

有了粮食,才能立足。

有了粮食,才能招兵买马。

有了粮食,他才有信心,能对外扩张出去。

今日为明侯府落成之日,牧景亲率明侯府上下众臣,入住此府。

府邸正门,石狮子雄武,左右插棋,旗帜迎风猎猎。

整个建筑的风格是坐北向南,背面大山,正面汉水,占地足足有八百亩,前后左右四门,每一门建立坞堡,坞堡之中立角楼,有观稍台,可屯兵一百余人。

府内以三纵三横干道,列开区域,周围萦绕一圈,皆为长廊。

正门而入,乃是校场。

这个校场可驻扎八百将士,作为捍卫明侯府的第一道屏障。

校场之后,直入正厅。

正厅之上,挂昭明阁的牌匾,这一块牌匾乃是蔡邕亲自提字,装裱起来了,挂在正门,为明侯府正殿。

殿内宽敞大气,周围皆然的布置的古色古香,字画瓷器,一应俱全,还摆设上了铜鼎,地面铺设的是木板,左右开窗户,后面开小门,上位高一台阶,下位摆设一百余的案桌。

这是日后明侯府的议事大殿。

昭明阁之后,就是明侯府至关重要的左右两部,左边是南书房,南书房的建筑占地足足有八十亩不止,连片的房舍,风格不一,其中还有不少是牧景出了主意,带着一丝丝现代风格的古典特色。

右边自然就是北武堂。

北武堂的建筑就简单的,但是显得森严很多。

南书房北武堂之后,各曹各司的官衙零零落落皆布置在其中,然后过去就是一条小河流,这条小河流本来就有了,乃是汉水的一条小支流,全场也不过十余里而已,不宽,可为城内河,更好把明侯府一分为二,以干道为拱桥,一共修建三座拱桥。

河流的北面,乃是明侯府内宅。

内宅就是生活场所,当然并非单单指的是牧景的生活场所,这一片地方数百亩之大,可修筑的房舍院落庭楼雅阁不计其数,就牧景现在一家几口,在开枝散叶,也住不掉。

他开辟了左边的景平院为自己生活的院落之后,右边的两三百亩地方被他营造成了上百个小院落,比不上那些懂不懂就是占地百亩的府邸,但是很适合如今明侯府官吏的居住之地。

不过现在的明侯府只有靠近汉水的办公区域已经完工了。

小河流北岸的住宿区还在施工之中。

这一片的区域,不断的运来木材,石料,还有将近万的民夫正在有条不紊的干活,虽初冬,却每一个都赤着膀子,流着汗水,努力的工作。

“主公,估计再给我三个月时间,整座府邸就可以完工了!”

明侯府的总工程师岳祝杵着拐杖,正站在牧景身边,拱手的回答说道:“这将会是老夫修建最为壮观的宅子!”

占地八百亩的明侯府,能如此顺利的完工,他有时候都不敢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