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武关,入南阳! 三 (五千字,两章合一)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6078 字 9个月前

“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戏志才眸光划过一抹精芒:“这么说关中未必太平了!”

“哪里都不太平!”

牧景耸耸肩:“不过这正好是我们的机会,不能借助这段时间休养生息,我们永无出头之日!”

“可主公,南阳六县……”

“听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吗!”牧景打断他的话,问道。

“主公的意思,入南阳乃是栈道,只是为了让天下人放松警惕,对吗?”

戏志才本身就是聪明绝顶的人,顿时把牧景的意图猜测出了八九成:“而主公的目的,要入汉中!”

“志才可愿意替我走一趟益州!”

牧景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开口说道。

“益州?”

戏志才问:“可是去见刘焉!”

“我已经做好了很多准备,谭宗先行探路,但是我需要一个人正面和刘焉谈话,另外,我给你一件筹码,能不能说服刘焉,让刘焉允我们入汉中,就看你的能力了!”

“什么筹码?”

“赵信!”

“在!”宦官赵信,穿着一身长袍,拖着背,从后面走出来,双手合着锦盒,拱手递上。

“这是?”戏志才皱眉。

“打开看看!”牧景道。

戏志才打开锦盒,一看,顿时心跳加速,双眸圆瞪,眼眸迸射出一抹不可思议的眸光,有些失神的喃喃自语,吐出了四个字:“传国玉玺!”

“没错!”

牧景道:“长秋宫大火,烧死了我的父亲和何太后,另外尚有一人,那就是天子刘辩,刘辩死后,刘协登基,但是他发出了圣旨,不曾有传国玉玺的印鉴,这方玉玺,早已经被赵信趁乱带出了宫城!”

“你想要用传国玉玺与刘焉交换汉中?”戏志才深呼吸一口气,平静下来,道。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另外的原因呢?”

“我想要他称帝!”牧景目光遥远而深沉,精芒闪烁,冷厉如刀:“传国玉玺会给他胆气的!”

“称帝?“

戏志才不断的重复这两个字,看着牧景的眸子越发的闪烁起来了。

好大一个局。

“刘焉心性,我把握不住,此次入益州,希望也就五六成而已!”

牧景看着戏志才:“但是我能用的人不多,而且这事情不能广而告之,就算自己人,知道了也只有你我和胡昭,我需要胡昭为我稳住南阳六县,只有你亲自出马了!”

“主公放心,我必会说服刘焉!”

戏志才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但是这更让他有一种使命感。

“能不能说服是一回事,一旦感觉不对劲,立刻离开,景武司先去探路了,昔年景平商行行商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些根基,只要你反应迅速,在他们动手之前,必然可离开关中!”

牧景嘱咐:“记住,事情成不成我都不在意,大不了我打进汉中,可我绝不愿意你折在巴蜀之地!”

“哈哈哈!”

戏志才大笑,他自信的说道:“熊耳山我都闯出来了,巴蜀之地也留不下我!”

当日晚上,戏志才混迹在一个商队之中,离开了南乡县城……

……

八月二十五日。

南乡西郊,南山之上,一场祭奠正在进行之中。

“将士们,我们杀出来了,一路走好!”

牧景亲自披麻戴孝,在哀悼从雒阳杀出来,阵亡的数万将士。

“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牧氏四支兵马列阵其中,一个个披麻戴孝。

这一场大战,让牧氏元气大伤。

特别是暴熊军。

暴熊七营,暴熊营,弓弩营,平山营,三营全军覆没,加上突围时候战死了,如今不算上刘劲的阳山营,不过仅存六千将士而已。

而景平军,黄巾军,在伏击西凉飞熊军的时候,也伤亡惨重。

白波军被关中军围剿的时候,伤亡之数,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十万大军,现在也仅存六万八千将士而已。

大战之中,最少付出了三万多的将士性命,正是这些将士的牺牲,他们才得以冲出生天。

所以今日,牧景为了振作军心也好,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好过也好,他在这里建立了一座陵园,或许没有尸骨,但是一个个牺牲将士的名字,雕刻在了这些石碑之上。

……

时间进入九月,雒阳被焚的影响开始扩张出去了,天下动荡,而牧景率牧氏残兵杀出关中的消息,也不断的传进了一个个诸侯的耳朵之中。

出了武关之后,沿着驰道可南下,一日路程,便可进入南阳郡境内。

丹水县,南阳郡三十六县之一,因位于丹水与和淇河汇流处而得名,这一座县城的规模不算大,城墙也破破烂烂的,而且人口也不多,但是因为衔接南阳入关中的驰道,倒是很热闹。

这里的坊市很多,商旅也不少。

而且因为最近的关中乱战,不少商队不敢进入关中,甚至不敢接近武关,只能逗留在这里,让这一座小城变得更加的热闹起来了。

“也不知道武关什么时候带能通路?”

“天知道啊!”

“现在关中还在打,之前可听说武关已经被重兵占领,商队都不敢走这条路了!”

“还别说,前几天武关还在大战!”

“可惜了我这一车的布匹啊,要是进入关中,最少能赚一笔,现在,可能连路费都亏本了!”

“林兄,你之前的布匹不都是卖给景平商行的吗?”

“你还不知道吗,景平商行已经内讧了,现在商行分家,乱哄哄的,哪有时间理我们这些小商户啊!”

“哎,若是相国大人尚在,景平商行岂会落的如此下场!”

“……”

商户们无法进入关中,只能在一些茶肆酒馆逗留,每天聚集人,喝喝小酒,尝尝清茶,等待着武关通关。

初平元年,八月十七日。

中午。

一队列一队列的兵马出现在丹水县城的西北郊外。

旗帜大部分为牧字主旗,然后还有景平,黄巾,白波,暴熊等一面面的军旗。

这是牧军主力。

三日行军,牧军全军脱离的武关,离开关中之地,进入了南阳郡的丹水县。

“我们总算是杀出来了!”

牧军无数将士发出了感叹。

从雒阳杀出来,一波三折,他们经历一战一战,当初四个军十万将士,如今仅存的数字已经不足三分之二,伤亡的数字,让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沉甸甸的。

但是即使如此,他们很多将士还是有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那是他们对生存的喜悦。

“南阳,我回来了!”

而牧景的想法却是不一样的。

重新踏上南阳这一块土地,他的心情很复杂,有冲出生天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更多的是返回故地的那种踏实感,仿佛他就该在南阳落叶生根。

虽南阳或许他不能久留,毕竟现在的他,挡不住袁术的气势。

但是在这里插旗,他是做得到的。

“我们丹水怎么会有这么多兵马?”

“这是从哪里来来的!”

无数的将士涌进了丹水县,倒是引起的丹水百姓的围观。

“牧字战旗?”

“县令大人亲自迎之,何许人也!”

“难道是相国牧大人吗?”

“不是说牧大人已经战死关中了吗?”

“牧大人归为当今相国,何等英勇,从我们南阳一路北上,战功赫赫,岂会战死!”

“朝廷早已经告示,牧相国已死,这该是牧氏少主吧!”

“牧氏少主年少有为,如今牧相国已死,唯他方有如此声势了!“

丹水百姓不多,但是对进入了兵马并不担忧,毕竟是开城门迎接进来了,并非敌军,而且牧字战旗让他们天生有信任的感觉,毕竟牧山起于南阳,在南阳拥有很大的威望。

……

县衙。

牧景跨步而入,数日行军,风尘仆仆,但是对于他一个武者来说,并没有过于疲惫,他解开了身上的披风,径直都到的首位之上,跪坐下来。

后面跟着他进来的文武大将,列队站立。

“属下谭素,拜见主公!”

一个五旬文士走出来,拱手在下,毕恭毕敬的行礼。

“主公,此乃丹水县令,谭素,谭明一,当初先主亲自指派的丹水县令!”刘劲轻声的介绍说道。

“谭县令请起,不必多礼!”

牧景抬头,目光打量了这一个文士,看起面相,倒是一个务实的人,这该是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他轻轻的虚扶了一下,微笑的说道。

“主公,这是我们丹水的户籍名册,还有税收账本,今主公主政,当亲自过目!”谭素寒暄了几句之后,送上了几分卷宗。

“此小事也!”

牧景看了一眼这些卷宗,摇摇头:“你既为丹水县令,此事该你管理,我父亲信任你,我也信任你,你能管得好丹水,我这一次南下而来,虽为逃难,可也非为一县之地,丹水以前如何运作,以后就如何运作,不必朝令夕改!”

“是!”

谭素松了一口气。

他是一个能吏,郁郁不得志十余载,牧山入住南阳之后,他毛遂自荐,反而得牧山其中,委任为一县之令,这些年他在丹水县可是用尽了心思,虽不至于让丹水发展迅速,但是也渐渐改变了丹水百姓不少的生活。

他不介意臣服牧景之下,毕竟牧景是牧山的独子,牧山与他有知遇之恩,在如今乱世,朝廷不主,地方自立,忠于朝廷的思想越来越薄弱,反而寻得以明主,发挥自己的才学,方为上等。

而且牧景颇有名声,少年成名,征战沙场无敌手,还能在牧山战死之后,带着部将从关中杀出来,让他对牧景更加的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