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学论政 上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3706 字 9个月前

“天下黄巾,皆为反贼,天下早有结论,这又有何可论!”

“黄巾之乱,影响颇大,已撼我大汉根基也,论一论,为后人警惕,为前人明理,也是好事!”

“可这命题之论,会不会引起朝堂之怒也!”

“我辈读书人,一心为天下,有何不可论也!”

“……”

一个个学子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了。

“黄巾之乱?”人群之中的牧景闻言,嘴角也不禁开始微微上扬,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蔡邕有魄力。

黄巾这么敏感的话题他还敢论,不可小觑啊!

“某,太学子弟,袁弘,愿先为诸位抛砖引玉!”

一个青年,白袍锦衣,衣冠楚楚,风姿卓越,迈步走上台去,跪坐下来,声音朗朗:“黄巾之乱,乃贼乱,乱贼不可信,唯有以杀止杀,屠戮之,平祸患,则天下盛!”

“是他!”

站在牧景身边的青年卢恒微微皱眉。

“他是何人?”

牧景询问。

“彭城国相袁贺的第三子,汝南袁氏的子弟,少年以风骨而扬名,不善讨好家族长辈,甚至对袁氏颇有怨言,在士林青年一辈之中,有些声望!”卢恒说道。

“袁氏子弟?”牧景微微眯眼,打量了一下此人,看起来倒是很正气。

“非也!”

这时候,右边的位置也有人坐上去了,这是一个儒雅的少年,尚未及冠,风华正茂:“某颍川陈群,某以为,黄巾之乱乃是民乱也,民可乱,亦然可镇,然君不可杀,天下子民,皆为大汉子民,子民之错不可杀戮平之,当以圣贤之道而教化度之,必可让其回头,效忠朝廷,共盛天下!”

“少年陈群!”

“颍川书院的骄子,果然有见解!”

“说得好,圣贤之道,岂能在杀戮!”

不少读书人拍掌交好。

“陈兄所言,仲道认为,有些不可取也!”身穿太学服饰,一个俊朗青年迈步而上,跪膝而做,侃侃而道:“黄巾之乱,席卷天下,所过之地,犹如蝗虫,多少无辜百姓而遭殃,如此恶行,岂只是民之乱,此乃贼之野心,动荡天下之源头,该杀则杀,平一人,可救天下,为何而不为!”

“他都出手了!”

“这下精彩了!”

“那可是蔡祭酒的门生,名誉京城的青年才俊,河东卫家的卫仲道!”

“卫仲道辩礼,天下无双!”

不少人看着此人出场的时候,不禁开始叫起来了。

“卫仲道?”

牧景耳朵敏锐,听了不少谈论,嘴角不禁撇了撇,有一抹讽刺的笑容:“长的比我还帅,我以为是谁,原来是那个短命种!”

历史上的卫仲道可是大名鼎鼎,他不仅仅是蔡邕的门生,还是他的女婿,可惜如此大好青年,最后却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名扬千古的寡妇,号称三国第一才女的蔡文姬,蔡琰。

太学的建筑以纵横之道而修建,三纵三横,中间交汇之地,为太学正院。

大院之中。

上有一座开阔之台,周围石阶道道,左右拱护,从大门进来,放眼看过去,这里不仅仅宽敞而明亮,而且显得大气而雅致,足以可容纳万人齐聚一堂。

牧景和蒋路并肩进入大院,此时此刻大院之中,已经聚集了四五千读书人之多,身影叠叠,人头涌涌,三三两两互相行礼,互相客气,场景颇为热闹之气。

“如此之盛景,读书人之幸也,天下难得!”

蒋路看到这一幕,心情很激动,作为一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他从其量是一个还没有走出荆州的土鳖,虽荆州也是学术浓厚的地方,但是却没有数千读书人齐聚一堂论政的如此壮观。

天下也唯有京城之中,太学之上,才会有如此一幕出现。

“其实也就是和我们的大学差不多吗!”

牧景的目光左右审视了一番,看着一个个读书人脸上那股激动,热情,甚至有些煌煌不安的紧张,心中多少有些不明白,喃喃自语:“咱大学的开学典礼可比这个要热闹的多了!”

两者之间的意义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在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读书人少之可怜,能齐聚这么多读书人的场景,根本是看不到了。

“我昨日听闻,太学早已经不复当年光境,如今看来,还是我太肤浅了,如今太学,即使繁华不如当年,可是学识之论,并不在当年之下!”

蒋路说道。

“兄台,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左边一个青年,穿着蓝色长袍,风度翩翩,他有些自来熟,侃侃而谈:“要是往月的儒学论政,能有千人参与,已是盛况,太学,终究不复当年之盛!”

“那今日为何如此多士子参与?”牧景询问。

“今日可不同!”

蓝袍青年说道:“听说颍川书院的学子要与太学生之间论政,自从太学没落之后,天下私学频起,无一不想取代太学在儒门之中的地位,颍川书院更是其中佼佼者,今日一论,必然是龙争虎斗之况,京城内之中的读书人岂会错过,自然纷纷而来!”

“原来如此!”蒋路双眸划过一抹璀璨的光芒:“能见证如此之论,今日不枉此行也!”

儒学论政,这是一个儒门的盛会,一般是同窗而论,如今能见证两个书院学子同时论学,更是一个难的的盛况,难怪这么多读书人激昂无比,即使蒋路此时此刻也颇为激动起来了。

“颍川书院?”

牧景眸光也闪亮起来了,那可是一个在三国历史上比任何书院都要出彩的一个人才摇篮之地。

“在下卢恒,字伯玉,来自琢郡,还没有请教二位兄台的姓名!”

蓝袍青年主动拱手行礼,结识二人。

“零陵蒋路,蒋昊明!”

蒋路率先回礼,微笑的道:“伯玉兄有礼了!”

牧景有样学样,双手横叠而拱起,微微的鞠身,回礼报上来历姓名:“南阳牧景,字龙图,伯玉兄有礼了!”

“原来二位是荆州而来!”

卢恒闻言,微笑一笑,道:“荆州之地,地杰人灵,多出英豪之辈,想来二位亦然是才学不浅!”

“我们不过只是乡野匹夫,尚未出学,正在游学天下,增见学识,以便日后出仕途,进入京城之后,就来见识一下太学盛景,恰恰好遇上如此盛景,难得之极也!”

蒋路说的很谦虚:“伯玉兄自幽州而来,想必也是游学而至!”

“正是如此,我虽行冠礼三载,奈何仕途艰难,若无过人学识,无显赫名声,难以为之,闭门苦读,终不如游学天下!”卢恒说道。

要说起和读书人交谈,牧景这个出身商道,一身铜臭味道的翩翩少年郎始终不如蒋路这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两人很快就交谈起来了,颇为融洽。

“铛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