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反复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个承诺的最佳选择,就是拜在大司马门下,做他的嫡传弟子了!
只要拜大司马为师,学习安邦定国之术,日后必然平步青云、出将入相,金银珠宝、美女娇娥要什么没有呀?
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子们刻苦训练、流血流汗,就像一条条的小鲤鱼,鼓足了全身的力气,准备跳跃高大的龙门!
“敬启文武同僚:
适此秋高气爽之际,证明学府举办马球大赛,定於建安七年-九月十八日上午、辰时开赛,大司马-萧逸诚邀同僚前来,必尽地主之谊,若蒙诸位赐教,实乃三生有幸!”
…………………………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萧逸开始大发请帖了,邀请许昌的文武百官、门阀家主前来,观看这场马球争霸大赛,丞相府也送去了一份,希望曹丞相大驾光临!
按照道理来说,一位将军功劳太大、引起了上司的怀疑,就该隐居山野之中,不过问朝廷上的事,也不做任何举动,萧逸为何反其道而行,弄出这么大动静呢?
借用古人之语回答: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真正的隐居高手吗,不是消除人们的视线,而是消除人们的戒心,从而化灾祸于无形之中!
萧逸的威名太大了,小隐非但没有用,反而会引来灾祸呢,如果他躲在学府之中,一点的动作也没有,别人就该怀疑了,他是不是图莫不轨、准备起兵谋反呢?
奸雄本是多疑之人,一旦看不透萧逸的想法,疑心就会更严重了,轻则加派人手,全面监视争鸣学府,重则直接派出军队,要对无愁侯府下手了!
因此上,萧逸非但不能沉默,还要闹出大动静来,举办一场马球争霸大赛,邀请文武百官前来观看,把自己的生活情况,全部的公之于众,流言蜚语自然消失了!
曹操的疑心也会减轻了,以为萧逸隐居学府之中,每天与懵懂学子们相处,慢慢的丢掉了雄心壮志,反而喜欢上休闲玩乐了!
战国末年,老将王翦统帅大军伐楚,不去谋划战略、鼓舞军心,反而不断的写信回朝,向秦王-嬴政索取田宅、金银,以示自己胸无大志,只想做个富家翁罢了,从而消除了秦王的疑心……萧逸现在的做法吗,与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把结婚证领了……再不是单身狗了--哈哈!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随着一片片的树叶泛黄,时间进入了深秋季节,大半年过去了,没有战事发生、没有灾害出现,粮食还获得了大丰收,百姓们吃得饱、穿的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太平盛世!
朝廷也是平安无事,小皇帝困苦深宫,只能长吁短叹;曹丞相坐镇相府,执掌天下大权;文武百官享受富贵,每日里吃喝玩乐,大汉王朝的政治局势,就像是四月湖水-格外平静!
可是有心人明白,湖水只是表面平静,内部则是暗流汹涌,君权、相权之争,中央、地方之争,士族、寒门之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眼前平稳的时间越长,后面的政治风暴也就越猛烈!
大半年时间里,萧逸一步没离开学府,只是陪伴妻儿、教导弟子,还经常到枫树林中,或是传授各种武艺,或是讲解古今战例,并在地上留下作业题!
美少年也是频频出现,却从不与萧逸见面,只是等众人离开之后,过去研究一下战略讲解,胆子慢慢的变大后,还会在地上留下疑问,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而且言之有物呢!
对于美少年的疑问,萧逸总是耐心解答,清楚的写在地面上,二人就通过文字交流,互相揣摩对方心理,却又从不见面,仿佛在玩一场无声游戏!
这是智者之间的游戏,讲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慢慢的影响对方,进而控制住心智!
有人不要禁问了,对方姓名、出身、相貌都不清楚,萧逸就传授兵法韬略,就不怕养虎为患吗,对方学到本领之后,与萧氏为敌怎么办?
答案是没有必要,战争是一门高深艺术,聪明人不必教导,自己就能领悟奥妙,比如一代战神-霍去病,平生从来不看兵书,也没拜过名师高人,就是大胆用兵、随机应变,一样把匈奴人打个落花流水!
而蠢人则教不会,就算请来天下第一名师,再把《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兵发》……统统的倒背如流了,一样还是个军事白痴,比如贰师将军-李广利,不救打了一辈子败仗吗?
萧逸感觉对方悟性高,乃是一个可塑之才,故而传授一些兵法韬略,对方的出身不重要,只要是汉家儿郎就行了,反正争鸣学府内外,绝不会有胡人出现的!
话又说回来了,猫教老虎本领之时,还留了一手上树的绝招呢,萧逸又岂会倾囊相授呢,何况对方学自己的韬略,就像沿着自己的脚印走路,永远不可能跑到前面去,反而会处处受制呢!
因此上,只要遇到可塑之才,萧逸都愿意教导一番,从而结下一份善缘,对方学了自己的韬略,也就落入了罗网之中,以后无论为敌为友,都逃不出自己的掌控了,鬼面萧郎的诱饵,又岂是好吞的呢?
与此同时,经过大半年刻苦训练,学子们的马球技术吗,也能纵横驰骋、随意变换队形了,还经常互相的比赛呢!
眼看时机成熟了,萧逸正式对外宣布,要举行一场‘马球争霸赛’,凡是争鸣学府的学子们,自认为技艺不错的,都可以报名参加,如果获得了好名次,还有丰厚的奖品呢!
比赛以团队模式进行,十名学子为一队,并选出队长一名,彼此进行对抗赛,败者淘汰、胜者晋级,最后选出冠军、亚军、季军,至于他们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