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叔、大公子亲来解围、尽数歼灭贼人,下官们感激不尽,已经预备下酒宴……呀!”
蔡安上前几步,本想溜须拍马一番,话到一半又停止了,因为他惊讶的发现,一向以仁爱著称的刘皇叔,此时是满脸杀气呢!
“大胆蔡安-勾结乱贼,图谋不轨,吾弟张翼德何在,速速诛杀逆贼!”
“张翼德在此--杀呀!”
…………………………
刘备的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了张飞,手中丈八蛇矛一探,就把蔡刺了个透心凉,亲兵们也涌了上来,把其余官员捆绑起来,尽数斩杀在护城河边,人头用竹竿挑起来,送往俘虏群中示众!
江夏郡这场民变,官员们的责任极大,杀之也是理所当然的,再用他们的人头示众,可以缓解乱民的怨气,进而为刘收拢人心!
接下来,大军涌入了城内,完全接管了安陆城,对于蔡安等人的家属,也关押入狱、财产充公,原守军群龙无首,只好听从收编了!
至于江夏郡太守大印,刘备没有收入怀中,反而送给了大公子-刘琦,并派人前往襄阳城,一是向刘表献杰,告之民变平息之事;二是推荐刘琦为江夏郡太守!
这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江夏郡非常富庶,又是军事要冲,如果拿在自己手中,难免引起刘表的猜忌,还有斩杀蔡安之事,也会引起蔡氏的疯狂报复!
而以刘琦为江夏太守呢,非但卖一个大人情,还能消除刘表的猜忌,就算蔡氏想要报复,刘表也会全力压制的,江夏郡这块肥肉吗,绝不会从儿子嘴里挖出来,再去喂那些小舅子们!
刘琦本是无用之人,纵然让他坐上太守,也控制不了江夏郡乱局,还得依靠他的叔父,换句话说,江夏郡的军政实权,依旧落在刘备手中,这真是一箭三雕呀!
接下来几天,刘备驻扎在安陆城,一面犒赏将士、拉拢江夏郡人心,一面打探消息,尤其是曹氏、孙氏,结果有两条重要消息:
其一,收到严厉警告之后,江东军果然停下脚步了,孙权此番挥师西进,只想树立个人威望,眼看江夏郡民变平定,也就果断的收手了!
江东大军出来一趟,不可能毫无作为的,孙权抽调了大量人力、物力,在长江南岸险阻之处,又修筑一座城池,与北岸的夏口城遥相呼应!
夏口城为军事要塞,就像一把坚固的锁头,牢牢地锁住了长江中游,现在新的城池落成,等于加上了双保险,江东集团的防御体系,也就更加稳固了!
其二,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数十万曹军越过黄河,顺利的返回了许昌城,葬郭嘉于城北高岗上,并举行了盛大的招魂仪式,祭祀这位‘无双鬼才’、以及北伐牺牲的将士们!
接下来,曹操大肆犒赏群臣,凡是北伐的有功之士,无不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还有大大的‘金钱雨’,群臣感激涕零之下,纷纷的上书汉帝刘协,要求加封曹丞相为公爵!
主角又要上场了,与曹操斗智斗勇!
安陆城是江夏郡治所,城池高大、钱粮充足,内有两万精兵驻守,外有夏水、涢水环绕,乃是易守难攻之地,故而在十几万乱民冲击下,坚守了两个月之久,苦苦的等待援兵到来!
建安七年-春,二月初三,刘备、刘琦的六万大军,终于来到安陆附近了,就在五十里外安营,而后缓缓向南推进,准备与乱民主力决战!
与此同时,乱民们也停止了攻城,只留下少数人马围困,主力在几名大头目带领下,北上迎战平叛大军,试图利用人数优势,先行解决掉这支援军,再继续攻打安陆城!
“吼吼!--杀官造反,无法无天!”
“嗷嗷!--真龙出世,天下大吉!”
………………………………
十几万乱民们毫无队形,就是一窝蜂的冲过来了,还发出野兽般的叫喊声,武器更是杂乱无比,大刀、长矛、耙子、锄头、木棒……只有极少数的头目,才有坚固盔甲、坐骑武器,这样低劣的装备水平,难怪他们围困了两个月,也拿不下安陆城呢!
乱民的旗帜也很杂乱,大都随便撕一块白布,涂鸦上各种外号:混江龙、下山虎、窜天猴……再用竹竿子挑起来,最大的一面杏黄色旗帜,上面有八个大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乱民进入战场之后,没有急于发起进攻,而是来到夏水边上,来了一个‘背水列阵’,看来乱民头目之中,也有人粗通兵法,想要以此激励士气,与官军决一死战!
官军人数少一些,却是军容严整,列成了‘二龙出水’大阵,刘备、刘琦、徐庶等人立马阵前,查看过乱民情况之后,心中不禁浮现八个字:‘黄巾余孽,阴魂不散!’
中平四年,张角、张梁、张宝挑起黄巾大旗,从其反者数十万众,波及天下大半州郡,虽然被官军镇压下去了,却也动摇了汉室统治,形成了群雄并起、杀伐不断的局面!
黄巾军失败之后,余孽四散奔逃,或者啸聚山林,或者蛰伏民间,随时准备卷土重来,这些年各地的民变,十之八九有他们的身影,真可谓阴魂不散呀!
“乱贼造反,格杀勿论,以元直先生之间,我军如何排兵布阵,才能全歼这些贼人?”
刘备手握宝剑、目露杀机,既然对方打出黄巾旗号,公然与大汉朝廷作对,自己只有大开杀戒了!
“贼军背水布阵,有心效仿兵仙-韩信,却是弄巧成拙了,主公可派一员大将出马,斩杀贼军几名头目,狠狠的挫其锐气,而后全军发起冲击,把贼军逼到夏水边上,必然可大获全胜!”
徐庶早就看出了破绽,十几万贼军背水列阵,没有回旋余地不说,还把自己后路断绝了,如果是精兵强将吗,自然能激发出勇气,可惜一群乌合之众,恐怕只会自寻死路了!
“子龙将军何在--出马挑战、斩杀敌将!”
“诺!”
“吾乃常山赵子龙,谁敢上前决一死战?”
………………
一声长啸声起,赵云跃马出阵,高举龙胆亮银枪,傲立在疆场之上,在明朗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是天神下凡一般!